沪滇协作打造稻渔共作基地
产生日期:2019-05-09 01:12 来源: 上海早晨

(2019年5月9日)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是静安区对口扶贫地区。那里,99.9%的面积为山区,其中,70%山区属喀斯特地貌,自然环境特别恶劣。自1996年以来,一批批上海援滇干部,就沿着这些崎岖山路来来回回,为这座“边城”,寻找合适的项目、资金和人才。最新的消息是,一块面积达100亩的稻鳖、稻虾、稻鸭共作示范基地已经初具雏形,今后,这里出产的小龙虾甲鱼泥鳅等,可以供应给上海市场。 5月8日,静安区政府携光明渔业,向对口扶贫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定向捐赠20万元甲鱼苗,同时上海嘉燕水产批发市场捐赠十五万元的养殖远程智能监控系统,方便上海实时了解这里的种养情况。经历半年的改地、留水、育水草、试养,这些甲鱼苗已经批量投放到稻田里,通过稻鳖共作保护生态。在不影响水稻产出效益的同时,还能增加养殖收入。 光明渔业上海公司董事长肖延琳:我们找了一些苗,对这边的土地、气候、水质都比较适应,而且见效快的品种,所以我们把甲鱼苗带过来了,把技术也带过来了。 目前,基地全程回溯体系已调试到位,这个月就可以开始当地老品种水稻的插秧,示范种养面积近100亩。这里也是云南省唯一一处可以在上海实现农产品远程监控,全程追溯的基地。未来这里将实现稻鳖、稻虾、稻鸭共作,种苗辐射全县全州,一年三季与东部地区错时、择价供应上市。 上海第十批援滇干部麻栗坡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晟晖:我们可以把这些优质的生态的小龙虾、甲鱼、泥鳅,根据我们整个一年当中的价格的一些波动,供应给外部的上海昆明这些大市场,就可以提高它的附加值。 据预测,通过提高亩产的经济效益,2019年底,麻栗坡83户贫困户、292个贫困人口有望如期实现脱贫。到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12000元以上。 特派记者梁蔚浩云南文山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