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满意度超90% 上海武定路菜场能否全面复制
产生日期:2011-08-30 05:28 来源: 搜狐网
科学的价格指导、严密的视频监控、精细的食品追溯,形成了覆盖菜场各道环节的信息系统……作为上海亚细亚食品公司在静安区管理的首个标准化菜场,武定路菜市场的群众满意度已连续6年达到90%以上,成为其他菜市场的模板。
据亚细亚食品公司董事长李煜介绍,今年公司旗下其他7家菜场各项指标要向武定路菜市场“看齐”,并打算在静安再整合回购两家菜场。届时,他们管理的菜场将达10家,占整个静安区菜场数量的九成。
武定路标准化菜场代表着一种 “亚细亚模式”。这种模式能否全面推开?记者走访亚细亚其他7家菜场周边后发现,“香饽饽”到了别处不一定“香”,一些菜场正在经受临时摊点和流动摊贩的挑战。
低价是关键吗?
地处静安闹市的延平路南北延伸,北端与安远路、余姚路连接的这段,有两家毗邻的菜场,一家是隶属亚细亚的余姚路菜市场,另一家是外区托管的安远路农副产品临时销售点。前者是“两星级”标准化菜场,环境整洁;后者深藏巷内,毗邻厕所、垃圾站,是吸纳马路游击摊贩的钟点菜场。
哪个菜场更受欢迎?一位在安远路买完菜的阿姨直言:“哪家便宜就去哪家。”
在大部分拎着马夹袋的市民眼里,菜价才是他们选择去哪买菜的最重要因素。
安远路销售点一名正在光着膀子卖菜的摊主说得很直接,自己每个月摊位费只花900元,旺季可赚5000多元;而在余姚路菜场,相同的摊位,租费起码翻一番,菜卖贵了还有人管着,往菜上喷点水又有探头照着,哪有这里自在?
余姚路菜场一位陈姓摊主也有牢骚:“从正规渠道进货成本高,但顾客对售价很敏感,觉得贵了就去对面买。”据悉,余姚路菜场有指导价,一般加上进价的5%至20%,“红枣每斤进8.5元卖10元,花生进8元卖8.5元,绿豆进6元卖7元,一天这三样卖个二三十斤,顶多赚五十多块。”可在安远路,相同分量的干货,每斤都能便宜几毛。
同样的蔬菜和水产,去余姚路买的人也不及去安远路的多。“3元一斤的鸡毛菜到对面跌了5角,2.5元一斤的南瓜对面只卖1.5元到1.8元,21元一斤的新鲜带鱼在临时销售点可以还到13元。”余姚路菜场一位蔬菜摊老板透露,双休日营业额一般只有700元左右,工作日更少,基本只赚些零头,他旁边的水产摊主前几天已经把摊位退了。
不过,标准化菜场也有自己的忠实顾客。一位用“马大嫂”卡买茭白的老先生表示,年纪大了钞票点不清,女儿给卡里充值后,在这里刷卡买菜很方便,没有缺斤短两,也没有假钱、错找,虽然价格贵一些,但放心。一些年轻白领也爱往这里跑。一个月下来,余姚路菜场销售额能做到170万元左右。
那么,有着食品安全优势的标准化菜场和有着价格优势的临时销售点,究竟谁更有竞争力?目前看来,尚有待观察。不过,上海近期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实施细则规定,地方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划定临时区域和固定时段供小摊贩经营。因此,临时菜摊和菜场“正规军”的竞争短期内不会结束,标准化菜场只要周边有合法的临时摊点,就必须直面低价竞争。
大规模“拷贝”火候未到?
记者走访中还发现,亚细亚旗下的菜场,并非每一家在管理上都能完全做到和武定路菜场一个样。记者在余姚路菜市场就注意到,一些摊主在过秤后没有主动给顾客收据;许多消费者对于“马大嫂”卡也并不知情,而是继续用现金交易,POS机明显被冷落。
也许,管理细节随着时间推进可以进一步完善。但若要把“亚细亚模式”从静安移植到外区,面临的问题似乎更为复杂。
今年年初,浦东、杨浦、宝山、虹口、徐汇等区及街镇陆续向亚细亚抛出橄榄枝,某区重金求购亚细亚的菜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更进一步开出优厚条件,邀其托管菜场。但亚细亚最后谢绝了。
这是为什么?
首先,是政策环境问题。“亚细亚模式”的核心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成本不低。以最近更新的电子秤为例,由于内设无线装置传输过秤信息,每台售价高达2900多元,8家菜场全部更新共投入100多万元。此外,配套的POS机、探头加上维护的人力成本等,代价也不菲,普通承包经营者较难承受。据李煜透露,其实武定路菜场以前年均营利150万元,去年降到70万元,但他们还在坚持。
目前,市商务委和静安区每年投入上百万元支持亚细亚菜场的建设和维护,亚细亚每托管一个新菜场还能获得相应的租金补贴。到一个新地方开菜场,是否还能有这样优厚的支持力度?“各区情况不同,我们心里没底。”李煜坦言。
其次,是运营机制问题。亚细亚食品公司是静安区属国资公司,菜场管理收入与摊位费的收入脱钩,菜场摊位费定价权由区、街镇制定,管理权则经招投标获得,经监管部门考核社会满意度和市场经营状况合格后,方可获得管理费用。亚细亚菜场的管理方不靠摊位费吃饭,因此也有底气强调公益性,舍得投血本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这是一些民营菜场做不到的。
还有,就是技术团队的支撑。“这也是我们谢绝一些区县只购买菜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原因。”李煜认为,快速复制“亚细亚模式”虽然能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带来盈利,但后续维护和开发的人才若跟不上,就难以持久,还会反过来影响“亚细亚”的品牌声誉,得不偿失。因此,亚细亚公司更倾向于在有条件的区县先试点一家标准化菜市场,成熟一家再做一家。
对于目前标准化菜场的价格竞争劣势,亚细亚倒是很有自信:“标准化菜场从长远而言有生存优势。”李煜说,标准化菜场的建设和维护成本本来就高,一部分成本难免转入摊位收费和商品售价,“如果没有平抑价格的能力,相比临时摊点和流动摊贩就没有什么优势。”他表示,亚细亚已经可以通过创新管理方式降低菜价,让市场更有竞争力,其大力投入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已开始显效,由于可即时统计进销量,掌握了一手物价指数及消费结构资料,企业管理决策及经营成本省了三分之一,今年创造的相关利润已占总利润的20%。亚细亚在崇明的1000亩生态蔬菜基地今年10月也将投产。届时,绿叶蔬菜供应量将占整个静安区的25%,成为平抑物价和保证食品品质的有力保障。
据亚细亚食品公司董事长李煜介绍,今年公司旗下其他7家菜场各项指标要向武定路菜市场“看齐”,并打算在静安再整合回购两家菜场。届时,他们管理的菜场将达10家,占整个静安区菜场数量的九成。
武定路标准化菜场代表着一种 “亚细亚模式”。这种模式能否全面推开?记者走访亚细亚其他7家菜场周边后发现,“香饽饽”到了别处不一定“香”,一些菜场正在经受临时摊点和流动摊贩的挑战。
低价是关键吗?
地处静安闹市的延平路南北延伸,北端与安远路、余姚路连接的这段,有两家毗邻的菜场,一家是隶属亚细亚的余姚路菜市场,另一家是外区托管的安远路农副产品临时销售点。前者是“两星级”标准化菜场,环境整洁;后者深藏巷内,毗邻厕所、垃圾站,是吸纳马路游击摊贩的钟点菜场。
哪个菜场更受欢迎?一位在安远路买完菜的阿姨直言:“哪家便宜就去哪家。”
在大部分拎着马夹袋的市民眼里,菜价才是他们选择去哪买菜的最重要因素。
安远路销售点一名正在光着膀子卖菜的摊主说得很直接,自己每个月摊位费只花900元,旺季可赚5000多元;而在余姚路菜场,相同的摊位,租费起码翻一番,菜卖贵了还有人管着,往菜上喷点水又有探头照着,哪有这里自在?
余姚路菜场一位陈姓摊主也有牢骚:“从正规渠道进货成本高,但顾客对售价很敏感,觉得贵了就去对面买。”据悉,余姚路菜场有指导价,一般加上进价的5%至20%,“红枣每斤进8.5元卖10元,花生进8元卖8.5元,绿豆进6元卖7元,一天这三样卖个二三十斤,顶多赚五十多块。”可在安远路,相同分量的干货,每斤都能便宜几毛。
同样的蔬菜和水产,去余姚路买的人也不及去安远路的多。“3元一斤的鸡毛菜到对面跌了5角,2.5元一斤的南瓜对面只卖1.5元到1.8元,21元一斤的新鲜带鱼在临时销售点可以还到13元。”余姚路菜场一位蔬菜摊老板透露,双休日营业额一般只有700元左右,工作日更少,基本只赚些零头,他旁边的水产摊主前几天已经把摊位退了。
不过,标准化菜场也有自己的忠实顾客。一位用“马大嫂”卡买茭白的老先生表示,年纪大了钞票点不清,女儿给卡里充值后,在这里刷卡买菜很方便,没有缺斤短两,也没有假钱、错找,虽然价格贵一些,但放心。一些年轻白领也爱往这里跑。一个月下来,余姚路菜场销售额能做到170万元左右。
那么,有着食品安全优势的标准化菜场和有着价格优势的临时销售点,究竟谁更有竞争力?目前看来,尚有待观察。不过,上海近期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实施细则规定,地方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划定临时区域和固定时段供小摊贩经营。因此,临时菜摊和菜场“正规军”的竞争短期内不会结束,标准化菜场只要周边有合法的临时摊点,就必须直面低价竞争。
大规模“拷贝”火候未到?
记者走访中还发现,亚细亚旗下的菜场,并非每一家在管理上都能完全做到和武定路菜场一个样。记者在余姚路菜市场就注意到,一些摊主在过秤后没有主动给顾客收据;许多消费者对于“马大嫂”卡也并不知情,而是继续用现金交易,POS机明显被冷落。
也许,管理细节随着时间推进可以进一步完善。但若要把“亚细亚模式”从静安移植到外区,面临的问题似乎更为复杂。
今年年初,浦东、杨浦、宝山、虹口、徐汇等区及街镇陆续向亚细亚抛出橄榄枝,某区重金求购亚细亚的菜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更进一步开出优厚条件,邀其托管菜场。但亚细亚最后谢绝了。
这是为什么?
首先,是政策环境问题。“亚细亚模式”的核心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成本不低。以最近更新的电子秤为例,由于内设无线装置传输过秤信息,每台售价高达2900多元,8家菜场全部更新共投入100多万元。此外,配套的POS机、探头加上维护的人力成本等,代价也不菲,普通承包经营者较难承受。据李煜透露,其实武定路菜场以前年均营利150万元,去年降到70万元,但他们还在坚持。
目前,市商务委和静安区每年投入上百万元支持亚细亚菜场的建设和维护,亚细亚每托管一个新菜场还能获得相应的租金补贴。到一个新地方开菜场,是否还能有这样优厚的支持力度?“各区情况不同,我们心里没底。”李煜坦言。
其次,是运营机制问题。亚细亚食品公司是静安区属国资公司,菜场管理收入与摊位费的收入脱钩,菜场摊位费定价权由区、街镇制定,管理权则经招投标获得,经监管部门考核社会满意度和市场经营状况合格后,方可获得管理费用。亚细亚菜场的管理方不靠摊位费吃饭,因此也有底气强调公益性,舍得投血本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这是一些民营菜场做不到的。
还有,就是技术团队的支撑。“这也是我们谢绝一些区县只购买菜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原因。”李煜认为,快速复制“亚细亚模式”虽然能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带来盈利,但后续维护和开发的人才若跟不上,就难以持久,还会反过来影响“亚细亚”的品牌声誉,得不偿失。因此,亚细亚公司更倾向于在有条件的区县先试点一家标准化菜市场,成熟一家再做一家。
对于目前标准化菜场的价格竞争劣势,亚细亚倒是很有自信:“标准化菜场从长远而言有生存优势。”李煜说,标准化菜场的建设和维护成本本来就高,一部分成本难免转入摊位收费和商品售价,“如果没有平抑价格的能力,相比临时摊点和流动摊贩就没有什么优势。”他表示,亚细亚已经可以通过创新管理方式降低菜价,让市场更有竞争力,其大力投入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已开始显效,由于可即时统计进销量,掌握了一手物价指数及消费结构资料,企业管理决策及经营成本省了三分之一,今年创造的相关利润已占总利润的20%。亚细亚在崇明的1000亩生态蔬菜基地今年10月也将投产。届时,绿叶蔬菜供应量将占整个静安区的25%,成为平抑物价和保证食品品质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