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版”设施蓝莓总产有望创新高
产生日期:2011-07-15 02:39 来源: 东方城乡报(数字报)
本报讯 今年黄梅期间,前期的干旱与后期的强降雨曾给沪郊许多农作物造成了不小影响,然而落户在金山的上海敏蓝蓝莓专业种植合作社300余亩蓝莓却基本安然无恙,除了部分蓝莓出现裂果产量略减外,其总产依然可保持在10吨左右高位,有望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且绝大部分收摘果实依然能保持应有的上佳品质(见图),实现旱涝保收。
蓝莓,有“第三代水果之王”之美誉,其花青素含量居于40种蔬果之首,被称为果蔬中的“第一号抗氧化剂”。为了让蓝莓这一特色产业也能在上海落地发展,2009年,上海敏蓝蓝莓专业种植合作社在金山着手创办了本市首家蓝莓专业种植基地,在上海碱性土壤等不太适应蓝莓栽培的立地条件下开展研发生产并获成功,成为本市唯一一家获无公害产品认证及产地认证的蓝莓鲜果和种苗供应基地及上海世博会蓝莓特供基地,由此为我国沿海尤其是长三角平原地区发展蓝莓生产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该基地通过采用深沟高垄的种植方式,配置于排灌两用泵站及滴灌设施,使其旱能灌溉、涝能排涝,使基地由此经受住了多种恶劣气候侵袭的考验。
2011年,该合作社核心示范区的蓝莓亩产预计可达250公斤、亩产值约4万余元、年销售收入可达200余万元,辐射与带动全市蓝莓种植面积1000余亩、农户237户,每户农户年人均收入可望达到15000元以上。该合作社目前正与江苏宜兴和新疆阿勒泰等地进行多方合作,其中在江苏宜兴已完成了50亩标准化蓝莓生产基地的建设,进而又向新疆阿勒泰林果所提供了5个鲜食品种以进行种植试验,为其提供蓝莓优质高效配套技术服务。
据悉,至2013年,金山蓝莓种植基地的种植规模将扩增至2000亩,其中1000亩为农场式经营、1000亩由合作社经营,并以蓝莓种源基地为核心,大力发展蓝莓及其深加工产品的科研、生产与市场拓展,打造蓝莓规模化与效益化发展的产业链,为今后沪郊乃至长三角发展特色水果提供技术保障,为更好更快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