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支农专家团”又启程
产生日期:2011-07-07 06:27 来源: 东方城乡报
本报讯 由上海海洋大学各科系资深专家所组成的12支“三农”服务小分队日前从他们校领导的手中郑重地接过了“三农”服务大旗,由此拉开了2011年全国渔业科技指导服务活动的序幕。
据悉,这支由该校教授博士合力打造、面向全国“三农”服务的渔业科技智囊团成立6年以来,其服务面已由初期的一省一县迅速扩展至25省85个县,服务团队已由10人发展至逾100人,参与科技服务的教授博士累计已达240人次,培训各地农民共计8295人次,其足迹遍及包括西藏、新疆、黑龙江北大荒军垦农场等在内的我国西南、西北及东北边缘地区,由点到面将服务推进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成为目前国内水产教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一支渔业科技服务队伍。
2005年,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由10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博士联手组建了一支实力超群的“三农”服务志愿团。这10位教授博士不仅都是中共党员,而且都是长期服务于“三农”教学与科研的领军人物,其中包括长期工作在推广第一线的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博士生导师王武教授等在内的国内业界著名专家学者。服务团成立后,随即前往全国渔业科技示范县———江苏高淳渔区开展了以河蟹养殖为主体的技术服务,此举不仅为当地水产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大大促进了沪、苏两地的互动交流,在当地赢得一致好评。从此,上海海洋大学便以此为契机,将每年的暑期定为固定活动,并由该校校长亲自挂帅,将服务工作层层铺开。该校结合全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从虾、蟹、鱼、贝等一些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入手,着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养殖模式,大力推广模式化生产。例如,通过河蟹养殖技术创新,为各地成功创建了多个高产高效生态养蟹新模式;通过科技人员与研究生现场蹲点,帮助当地开展了养殖模式的内涵建设研究;通过开办培训班,为当地水产养殖户传输科学新技术……这些帮扶新举措,为确保当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改善当地农村环境、促进当地渔民增产增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仅2007~2009年3年内,该服务团就帮助全国各地推广土池生态育苗应用技术2.7万亩、苗种养殖面积15万亩、池塘生态养殖近250万亩、湖泊生态养殖近400万亩、稻蟹种养面积累计150万亩,新增产值累计近60亿元、利润近20亿元,由此为全国各地渔民送去了一把又一把打开科技养殖致富之门的“金钥匙”,并使“三农”服务意识在该校日益深入人心。
据了解,该校服务团今年将以生态养殖与养殖源头安全指导为抓手,深入各养殖场池塘边开展面对面的现场指导,并由推广养殖技术、病害防治向水环境修复与保护、食品安全与水产品物流等方面迅速延伸。与此同时,与沪郊17个标准化养殖场、长江中下游受灾渔区及全国各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进行直接挂钩,以重点推进帮扶指导工作,促进农渔民增产增收,并组织沪郊 “产、学、研”基地建设推进小组(即专家团)开展巡回指导,以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