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推荐】家住武定西路的吴阿姨早上到武定路菜场买菜时,都要到菜场入口处的信息化触摸屏上了解一下当日的菜价,这才“心中有蔬”地去各个摊位买肉买菜。今年,政府实事工程之一——标准化菜场信息管理系统将在全市全面推广,从目前的13家菜场推广至30家。
■菜篮“反追”产地在武定路菜场的信息化触摸屏上,记者随便点入蔬菜60—61号摊位,马上显示出经营业主的姓名、摊位证照、进货台账。记者再点入进货台账一栏,发现这位摊主经营菠菜、番茄等蔬菜,供货商为上海曹安路批发市场,每种蔬菜的进货数量一清二楚。依靠系统,菜场信息与上游批发市场数据联动,每一笔销货明细,市民菜篮子里每一种菜的“来龙去脉”,都可以追溯到产地。
■菜价实时监控每个摊位上所使用的电子秤都进行了联网。遇到某些摊主哄抬物价怎么办?菜场管理方亚细亚食品公司总经理助理施华杰告诉记者,一般每天的菜价数据波动都有一个上限和下限,一旦系统实时显示出现“异常数据”,便会即刻锁定“某某摊位”,菜场管理人员就可立即前去调查核实。
■上网点评打分通过菜场信息管理系统,哪个摊主从不缺斤少两,哪个还搭送一把葱,市民们都能直接在网上看到别人的点评。在遇到不公平待遇时,市民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投诉。查证不诚信的经营者,还会被归入平台失信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