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桥园艺场加强对外地来沪菜农的管理与服务

产生日期:2011-02-16 06:33      来源: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蔬菜种植比较辛苦,不少园艺场低工资很难招到人,高工资又负担不起,青壮年劳动力主要是外地来沪菜农。如何做好外地来沪菜农的管理与服务,虹桥园艺场通过一些新举措,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增加来沪菜农收入。园艺场对生产一线的来沪菜农承诺,保证一对夫妻年收入不少于3万元,夫妻技术骨干不少于4万元。同时在收入上采取固定工资加岗位责任工资、联产计酬奖金、年终奖和超产奖的模式,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增加各种奖励,鼓励先进。在确保来沪菜农收入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二、完善生活配套设施。为来沪菜农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一是免费提供住房,解决了10户菜农的住宿问题;二是免费安装有线电视,丰富菜农业余文化生活;三是设立公共厨房和厕所,并设专人对厨房、厕所和生活垃圾进行日常管理;四是对用电、用水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不断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让来沪菜农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工作和生活更加安定。

    三、降低生活成本。园艺场想方设法为来沪菜农减轻生活负担,降低生活成本。一是为每家分一块自留地,种植他们自己喜欢吃的蔬菜,减少伙食开支;二是每人每年发放40斤精制油、50斤新大米,在高温期间给予3个月高温补助和防暑饮料,冬季发放劳动保护用品;三是对生活用水和用电进行补贴,减少生活支出;四是对遇到生活困难的来沪菜农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对有两个子女上学的菜农给予一定补助,对生病菜农上门慰问并送去慰问金。另外,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落实外来菜农的综合保险。

    四、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在认真组织外来菜农参加市、区两级培训的基础上,园艺场内开展生产技术培训,培养技术骨干,提高外来菜农的生产技术和安全使用农药水平,及时掌握先进的实用技术。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培训学习,这支队伍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安居乐业的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也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这些举措,虹桥园艺场建设了一支以40岁左右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的菜农队伍,他们在园艺场一般都工作了7、8年,稳定的生产队伍为保障蔬菜正常生产以及园艺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