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皆通达致富路更宽-金山区十一五城乡一体化公路建设回眸
产生日期:2011-01-27 04:24 来源: 金山区委宣传部
世博会落幕了,但在上海西南边陲的金山枫泾镇中洪村,这份余温却未轻易散去。一批批“洋顾客”的光顾,让农民画村里的村民有些眼花缭乱。“这在几年前是想都不敢想。”中洪村农民画家陈福林将这变化归结为乡村道路实现了路路通达,“交通方便了,特别是水泥路筑到了家门口,农民画的销路也越来越好了。”回想几年前,因为村里是泥路,从市区到农民画村起码要花三个小时,沿用村里人的话来说就是“他们想来也来不了”。
而如今,泥路摇身成了水泥路,而且还通到了家门口。显然,五年的城乡一体化公路建设,缩短了市区与远郊的地域距离,更重要的是,农村公路建设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路”。陈福林告诉记者,现在,他一年卖画的收入从原来的2万多元增加到了5万多元。
据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到“十一五”末,全区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900公里。其中亮点之一,就是全区基本实现了公路村村通。统计数据显示,金山区共完成农村公路(主要指乡道和村道)建设455.5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333座,提前完成了“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
在漕泾镇水库村生活了60多年的张雪龙,就亲眼目睹了家门前多年来乡村道路的飞速发展,从泥土路变水泥路,今年又建成了4米宽的沥青路。他感慨地说:“过去村里都是泥路,雨天出门,脚上都沾满了烂泥;现在连田头也都修好了路,家里的雨鞋歇业了。”村村路通了,公交要先行。在廊下镇友好村,尽管乡村道路已经修好,可当时没有开通公交车,村民要到近九公里外的廊下卫生院就医很不方便,如何让村民出行变得更方便?面对百姓的呼声,“公交村村通”工程于2006年7月正式启动。就在去年12月28日,廊下五路(从友好村至廊下卫生院)和朱泾四路(从万年村至温河村)两条镇域公交开通了。据统计,自上海市首条镇域公交线路廊下一路开通至今,全区共开通镇域公交线路28条,总里程281.589公里,共配车120辆,实现“公交村村通”全覆盖,受惠村民超过50万,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群体的日常出行条件。
村村通公路后,更是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自从公路修进了廊下镇中华村,农户们纷纷兴办农家乐,乡村旅游如火如荼。面对源源不断的客流,农民的致富路也变得更加宽广,粗粗计算一下,农家乐直接或间接为农民提供了上千个就业岗位,一些农家饭馆每年的收入更是超过10万元。据介绍,“十一五”期间,金山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了“八纵八横”区域干线公路网架,使全区路网布局更趋完善,公路建设继续快速发展。目前,金山区有高速公路98.99公里,市管公路43.32公里,区管公路253公里,乡村公路469公里,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组成的金山区骨干公路网络。
据了解,“十一五”时期,金山区出台了农村公路体制改革方案,全面实现金山公路“有路必养、有桥必修”。路修好了,农民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在许多新建农村道路边的河塘上,崭新的桥上连接着亭台楼阁,红花绿草相映生辉,许多新修道路的路灯也都用上了太阳能等新能源。农村公路建设依照各村不同特点,修成了一条条各具风情的“生态路”。广受赞誉的中华村还获得了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