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柑橘生产概况

产生日期:2010-10-15 00:53      来源: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柑橘作为上海地区主栽的四大果树(柑橘、桃、葡萄、梨)之一,在上海的水果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是我国适宜柑橘种植的最北缘地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种植柑橘,2009年已发展到16.3万亩(已投产面积11.2万亩),占全市果树面积37.7万亩的43.2%,总产量23.2万吨,总产值2.4亿元,按柑橘投产面积计算,平均亩产量2073公斤,平均亩产值2116元。自2008年柑橘难卖情况出现以来,上海市农林部门围绕提升品质质量、增加生产效益,进一步加大了对柑橘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设施建设、物化补贴和科研推广,在柑橘产业结构布局、新优品种引进、标准化果园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下足工夫,提高柑橘产业功能,增强了柑橘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了柑橘品质质量和质量安全,增加了产业效益和果农收益。目前,上海地区柑橘生产呈现出以下五大特点:

(一)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生产区域化趋势明显

    据初步调查分析,今年全市柑橘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为16万亩,其中生产面积最大的区域为崇明三岛(崇明、长兴、横沙),面积12.8万亩,占全市柑橘面积的80%;其次为浦东新区面积约2万亩,奉贤0.4万亩,金山、闵行分别0.2万亩,其他区县则少量种植。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柑橘种植面积超过万亩的重点乡镇,如崇明县的绿华、三星、长兴和横沙镇。特别是崇明的绿华镇,柑橘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占所在镇耕地面积的85%。

(二)主栽品种比较单一,新优品种开始显现

    上海地区柑橘种植由于受土壤、气候条件限制,以及长期以来柑橘品种引进地区的相对固定,目前上海地区柑橘主栽品种比较单一,以早熟品种宫川、兴津和中熟品种尾张为主,占全市柑橘种植面积的95%左右。近年来,随着上海柑橘产业提升的需求、市场供应的需要,科技部门加大了柑橘新品种的引进与研发工作,目前一批品质优、成熟期早,且表现为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外观漂亮、内质优良的柑橘新品种已在上海地区进入小面积多点示范,部分品种已开始示范推广,这些品种主要包括温州蜜柑类的宫本、桥本、胁山等特早熟品种和南香、无核椪柑、满头红等优质柑橘新品种。

(三)规范化技术有效推广,新技术研究成效显著

    近年来,上海地区柑橘规范化生产技术得到了有效推广,结合现有科技成果起草制定的《柑橘栽培技术规范》地方标准,通过科技入户(印发技术资料、摄制专题片、入户指导、展示示范、技术培训、技物结合)等推广形式走进千家万户,同时创建了一批柑橘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和精品桔园,其中崇明县绿华镇、长兴镇先后通过了国家级柑橘生产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在规范化生产技术推广过程中,市、区县和镇农业科技人员还针对当前上海地区柑橘栽培普遍过密的现状和病虫害危害严重的趋势,开展了柑橘疏树、疏枝、疏果技术和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重点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新技术研究成效显著。目前已在生产上逐步推广“综合防治桔园害虫,确保绿色生产”——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控制用药浓度和安全间隔期;标准化整形修剪,推广“三疏技术”——通过疏除(或间伐)过密桔树、疏大枝、疏果,合理控制树势与产量,达到强健树体和稳产优质;以及增施有机肥料,桔园生草栽培技术等。柑橘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将为上海地区柑橘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测报体系继续完善,病虫防控得到加强

    目前,柑橘病虫测报点设置与建设作为全市果树病虫监测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崇明县柑橘主产区初步得到实现,已建立市级柑橘病虫测报点1个,安排在崇明长兴岛前卫农场;县级柑橘病虫测报点4个,主要分布在绿华、三星和横沙等柑橘集中种植区。各测报点落实专人负责,定期采集数据,及时传达上报,在柑橘病虫高发季节,基本实现病虫每天监测上报。主要监测对象:柑桔潜叶蛾、桔小实蝇、花蕾蛆、柑桔红蜘蛛、柑桔疮痂病、炭疽病、凤蝶、蚜虫、柑桔锈壁虱、天牛等,主要监测桔园病虫发生情况,成虫发生时期和发生量,由此推算病虫合理的防治时间,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根据监测结果定期发布病虫简报,今年自3月份以来已发布病虫简报12期,农事生产简讯8期。科学的监测手段与方法,以及准确的监测结果与科学指导意见,为广大桔农和柑橘生产基地进行病虫的有效防控起到了有力保障。

(五)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品牌质量意识逐渐增强

    上海地区柑橘生产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过于分散和缺乏组织的柑橘生产模式是制约上海柑橘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本市各级政府通过项目扶持、贷款担保、贷款贴息以及减免税收等措施较好地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形式主要有:合作社+农户+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政府(技术部门)+合作社+农户+基地,目前全市共建有柑橘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0余家,全市近1/4柑橘面积纳入合作社组织化生产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贯穿于农资供应、生产栽培、采后处理(分级包装)、产品销售的全过程,使橘农发展精品生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保障了柑橘产品的安全,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在此基础上,结合柑橘品牌建设,农业科技人员协助柑橘生产企业,通过定基地、制标准、抓培训、建档案,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同时积极开展优质柑橘的“评优、推优”活动。上述工作的开展,使郊区柑橘生产、经营企业,以及种植户品牌质量意识不断提高。目前,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并在本市具有较好声誉的柑橘品牌主要有上海前卫柑桔公司的“前卫”牌、上海绿华农贸总公司的“飞岛”牌、上海祥鑫柑桔专业合作社的“祥沙”牌和上海大河柑桔专业合作社的“老港”牌等。

    综上所述,上海地区的柑橘生产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区域化生产基本形成、新优品种示范推广、规范化技术有效普及、病虫防控得到加强、品牌质量意识逐渐增强。但今年自1月份以来,特别是早春气温长期偏低、连续阴雨和少光照,以及幼果期高温和夏季梅雨期持续时间长,日照量少等不利气候,对上海地区柑橘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具体表现在开花期延迟、结果率降低、柑橘生理落果严重、果实成熟期推迟等。与前几年相比,今年上海地区柑橘生产物候期推迟,上市期晚15天左右,亩产量减15~20%。在此不利气候条件下,广大科技人员以科技入户为抓手,通过科学指导,推动了成熟适用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同时橘农立足抗灾,精心管理,预计今年柑橘总产量仍可望达到20万吨。目前,上海地区只有少量特早熟品种开始采摘,往年特早熟品种基本在国庆前就进入采收期,现在市面上的柑橘大部分来自南方地区,预计在本月下旬上海地产优质柑橘将全面上市。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