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266个村,村村有网页
产生日期:2010-04-09 03:41 来源: 解放日报
徐萍是崇明县横沙乡一名乡村医生,她连续参加“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入门班和应用班,掌握了拼音输入法,学会在网上搜集、整理、学习病理和药理知识,提高了自身业务水平,还为村民开设保健讲座。
最近,徐萍当选为2009年度全市“千村万户”工程先进个人;崇明县也被评为先进区县。目前,崇明已有17个乡镇266个村建起了自己的“村网”,近3万“村中网民”学会了发电邮、玩搜索,一场“数字风”正改变着三岛面貌。
今年,“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工程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也成为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项目。工程计划从2008年至2010年,在全市郊区县进行信息化免费培训,并开展信息化宣传普及,培训普及的覆盖人群将“两会、两能”:既会打字、会上网,又能使用搜索引擎、收发电子邮件。
崇明是沪上唯一的县,努力缩小和消除城乡“数字鸿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和助推器。近一年来,全县组织17家培训机构、开设82个培训班,帮助3348人通过了信息化培训及考核,并让2.5万余名崇明人接受了信息化科普。崇明已超额完成“千村万户”工程年度任务,有望提前达成3年总目标。
“两会、两能”,让农村居民有了利用信息化手段增收致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技能。李林参加了港沿镇成人学校组织的信息化应用班培训,在教材中“认识”了好几个农业网。他说,如今上网搜索,“三农”信息真是应有尽有,从惠农政策到实用农技,从特色农产品到病虫害防治,还有时刻更新的农业市场行情。与此同时,农村基层工作者也扩展出新的服务范畴,像徐萍这样的村医,已使卫生室的宽带网络“物尽其用”,为村民网上寻医、网上预约不再是难事。
除了村民个体“信息化”,全村层面也加强了信息化。“一村一网”平台不但推进了村务公开,还成了村里对外接洽、招商引资的一张“网络名片”。目前,崇明建起网站或网页的行政村数量,在全市仅次于合并后的浦东新区。各村的办事指南、村规民约等信息“透明”在线,村干部可利用电子政务收发通知,村民可上网查询村里大小事。此外,外地客商、城市居民都可一览“村网”,了解这里集中展示和推介的土特产、“农家乐”、村办企业等,为村里带来客源、创造商机。
崇明县科委副主任陈金星介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村信息化试点项目中,国家和上海相关委办局已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培训教室”设在了崇明。同时,工信部和市经信委还把配有教学设施的两辆“信息大篷车”转赠给崇明,正为更多村民“送教上门”,加速农村信息化普及。
(欢迎读者向本报科教卫部提供科技创新新闻线索:电子邮件 kjb@jfdaily.com;传真6322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