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园艺村

产生日期:2021-05-20 09:37      来源: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既有“颜”又有“值”,黄杨村变身“网红村”

港沿镇园艺村是远近闻名的黄杨村,全村800户村民中,有675户种植黄杨,种植规模达到1000多亩。2018年6月,园艺村入围首批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历经一年多的精心打磨,园艺村在保持并做强原有黄杨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整治人居环境、修复河道生态、重塑农宅风貌,呈现出“白墙青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的乡村新风貌。

全村以黄杨树为主题,结合“花村、花溪、花宅”建设,引导农户对私家庭院自理自建,实现农家庭院“美丽升级”。如今,一座由闲置农宅改建而成的黄杨馆也已完工落成。黄杨馆里,园艺村历史、黄杨文化和造型技艺等内容多角度呈现,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园艺印象”。

今年65岁的园艺村村民茅锦昌对于村里发生的变化感触颇深。家里种着3亩黄杨地的茅锦昌,和村里的很多人一样,依靠售卖黄杨实现了致富。过去的一年,他家和周边发生了大变化:白墙青瓦的房子修葺一新,家门口的出行道路以柏油替代水泥重新铺筑,并增添路灯。“女儿说我们家都成了‘网红’打卡地,一会是十几个外国人跑到我家黄杨园里来拍照,一会是隔壁向化镇的村民傍晚专门过来散步健身。”茅锦昌笑言。

去年6月下旬,在确定入围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后,一场由村委会发起的区域环境整治行动在园艺村展开。村域被划分成几个片区,村委会采取“逐一击破”的方式推进环境治理。为了配合村里环境整治和改善,茅锦昌也曾做出“牺牲”:原本种在家门口河岸边的黄杨树搬回了自留地里;当初乱堆放柴草的地方“还”给村里建起了景观小品。

园艺村的改变,不仅是环境。在推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过程中,港沿镇紧紧抓住黄杨产业这一牛鼻子,实现田园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促进乡村经济社会整体进步。

在茅锦昌的黄杨园里,记者留意到,有多棵树上都挂有二维码牌。一问之下,原来是镇上为了便于客商第一时间了解“商品”详情,而专门为园艺村待售黄杨树统一制作的二维码牌。记者试着扫了其中一棵黄杨的二维码,手机上立刻显示出这棵树的照片、高度、树龄、参考价格、主人及联系电话等信息。“有了这个二维码牌,商贩们看中哪家的树,不用四处打听就能方便联系上主人,也能第一时间对树况进行了解,村里的黄杨售卖环境变得更好了。”茅锦昌说。

作为黄杨种植户,茅锦昌过去和大多数村里的种植户一样,都是单打独斗,自谋销路。去年下半年,港沿镇成立协会,茅锦昌成为协会会员。听本地“土专家”讲黄杨造型技术诀窍,跟着市里和外省专家学习造型黄杨盆景制作,让茅锦昌第一次感受到“有组织真好”。为了帮助村民拓宽销路,港沿镇还专门搭建黄杨交易线上平台,并组织种植户参展盆景、园林展销会,让园艺村的黄杨交易变“提篮叫卖”“守株待兔”为“双向联结”。今年以来,园艺村已通过线上交易平台,促成交易订单25起,累计销售额达30多万元。

目前,港沿镇还在努力盘活园艺村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农村闲置宅基地等“沉睡”资源,引入小众旅游公司与村集体、村民合作,打造黄杨主题民宿,带动村民就业,实现村民致富增收。“村里环境好了,回头客也多了,现在村里流行一句话,叫‘村庄净又美,远近客商来’。”

 “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核心竞争力,以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为基础,依托自然、文化、原有产业基础,积极发展休闲旅游、民宿、文创、园艺等新产业新业态,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动力。”这是园艺村打造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核心理念,也是崇明实施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崇明区政府负责人告诉记者,崇明的乡村振兴不是“工程振兴”,不在于开展了多少工程项目,而是要尊重自然生态,把握乡村定位,让乡村更像乡村,体现田园野趣,重塑乡村价值,打造自然生态之美、绿色生产之美、宜居环境之美、乡风文明之美、生活幸福之美。

8.崇明区园艺村.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