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上海市渔业生产形势平稳、有序
产生日期:2010-04-02 01:57 来源: 中国上海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推进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保障世博会胜利召开,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上海水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上海市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和全年工作计划,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和推进。一季度本市渔业生产形势稳定,1-2月份本市水产品总产量达16623吨,较去年同期增加0.44%。
一、一季度本市渔业生产有序推进
(一)远洋捕捞受渔场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产量下降
延续2009年下半年远洋捕捞不佳的态势,1-2月份本市远洋捕捞产量达9023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9.38%。主要原因:一是渔场资源变化,加之临时关闭了多个小区域公海;二是气候较恶劣,风浪过大,不利于捕捞作业;三是渔船修理期延长,出船率低。虽然捕捞产量有所下降,但西非鱿鱼、墨鱼等销售价格较稳定。另外,今年捕捞品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增了磷虾品种,但这一品种主要用于肥料,产值较低。
(二)长江捕捞不现去年鳗苗旺发,产量减少
受汛期影响,今年鳗苗捕捞产量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0%,价格每尾8-9元,较去年同期每尾2元价格大幅上升。今年长江刀鲚、凤鲚专项捕捞管理内容较以往作了较大变动,捕捞时间缩短了20天,刀鲚、凤鲚生产又不能兼作,造成渔民捕捞时间减少,捕捞方式单一,产量下降。目前,刀鱼初现市场,规格在2两半以上收购价格为800元/斤,2两半以下收购价格为200-300元/斤。
(三)淡水养殖准备工作有序进行
第一季度本市淡水养殖尚未启动,目前主要以销售囤塘鱼,清理、消毒池塘为主,为全年的养殖生产做好准备。据统计,截至3月18日,崇明县、金山区、青浦区淡水鱼囤塘量为14447 吨,确保本市遇到突发事件时能有效供应市场,保证社会稳定。
(四)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全面展开
3月份本市市级财政投入增殖放流资金约占全年放流资金的四分之一,主要放流品种有常规鱼种、黄颡鱼、翘嘴红鲌、青梢红鲌、花(鱼骨)鱼等。各区县也分别在管辖水域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放流活动,部分区县放流数额已达到全年计划的80%。
二、受节日影响,水产品市场交易活跃,价格上涨
从跟踪的16个水产品种价格指数看,1-2月份全市水产品每公斤(以下类同)平均价格为33.84元,较去年同期上涨9.18%。其中:常规鱼类平均价格为11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名特优水产品平均价格为49.06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0.72%。主要特点:
(一)未受恶劣天气影响,水产品市场秩序井然
新年伊始,虽然强冷空气不断南下,但是水产市场热情不减,成交量、成交额节节攀升。北方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强冷空气袭击,从而影响了对上海等南方的供货量,导致价格上涨,但比重较小,仅为辽宁产的扇贝、小鲍鱼等水产品,没有形成大范围的影响。
(二)节日气氛浓郁,水产品销售高潮迭起
第一季度由于元旦、春节等节日集中,给水产品市场带来了无限商机,呈现购销两旺的喜人景象。水产品市场交易量、交易额实现双增,各类水产品价格出现普涨。
(三)常规鱼类价格平稳,名特优水产品涨幅较大
目前正处于地产水产品集中上市期,主要以常规鱼类为主。由于货源充沛,交易成本较低,故价格平稳。名特优水产品自去年11月份以来,平均月涨幅达10%左右。消费需求量增加和养殖、经营户成本的提高是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