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崇明 游客忙着“扫菜” 优质产品 市区已开“专卖”

产生日期:2009-11-24 03:32      来源: 新民晚报

    长江桥隧一通,崇明农产品似乎也在一日之间摆上了市民的餐桌。开通首日,陈家镇上农贸市场的菜全部卖空,前卫村农家菜吃饭台子翻了5次。还有市场上的紫糯玉米、崇明糕也竟被买光。
   
当地居民菜篮子“空”了
   
    当市民抱怨在崇明吃不到饭时,家住上海长江大桥位于崇明陈家镇登陆点附近的张先生亦喜亦忧。喜的是陈家镇的“热闹”,忧的是自己正常的生活被打乱了。上周日,张先生想趁着休息,为父母做顿饭菜。他骑车来到离家不远的菜场,未料却被告知菜场内的生鲜猪肉早已被餐馆酒店订购一空。据菜场内的肉贩介绍,估计当天整个陈家镇都很难再买到肉。无奈之下,张先生只好乘坐公交车,去临镇中兴镇买菜。遭遇买菜难问题的还有很多崇明市民。由于很多游客都对崇明农家菜较为偏爱,崇明各大菜场成了部分游客的“游览地”之一,游客满载而归,当地居民的菜篮子却“空”了或“少”了。
   
    桥隧开通是好事,但我们除了要求崇明“应对”以外,似乎也有自己的责任,一窝蜂下了桥就奔市场,一个镇远没有这个供应量。
   
市区设立农产品专卖店
   
    其实,上海市崇明绿色食品产销联合会近几年已经通过展销、开设专卖店把崇明农产品不断送到市区。据悉,早在大桥开通之前,崇明绿色农业建设初具雏形,该县“三品”认证率达到60%以上,建立了60多个标准化示范基地。目前,崇明已在市区设立了51个崇明生态农产品生态专卖店(柜),如光明食品、百联、华联、联华等超市,这为崇明绿色农产品进入市场供应市民打开了通路。
   
    市民到崇明去观光旅游是好事。随之而来的担忧也产生了:我们以后还能不能吃到正宗的崇明菜?对此,崇明县农委主任袁刚明确表示:崇明的农副产品将从保冬淡转型,也就是“两扩”:一是扩种崇明特色菜,如山药、金瓜、白扁豆、芋艿等,这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农产品,品质要提高,规模要调整;二是扩种绿叶菜,菠菜、矮脚青,包括青毛豆、青茄子,以及黄瓜、彩椒等。他还说:崇明的特色蔬菜生产将按照市场也就是市民的需要进行种植,从现在的6000亩调整到10000亩,多种好菜,保持崇明菜在市民心目中的良好印象。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