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推进农业产业化

产生日期:2009-09-23 03:12      来源: 上海科技报

  上海正借助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动力,探索利用金融要素市场,服务全国、服务“三农”、服务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资本化发展。上周五,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正式设立运行。当日,就首批推出了140宗挂牌项目,涉及农村企业产权转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业技术转让、农业设施租赁权转让等,共涉及金额3.54亿元。

  我国作为世界农业生产大国和最大规模的农产品消费国,建立农业要素市场,推动农业资本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发展,上海推进农业产业化、资本化发展水到渠成。上海虽然土地资源有限,但市场资源充分,各类要素集聚。加快推进信息、金融产业应用于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资本与农业对接,使巨大的农业市场潜能和要素能量得到充分释放,将进一步形成农村先进生产力。

  改革开放30年,上海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发生了三大转变:从依靠自然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立足科技、智力、资本相结合的集约式发展方式转变;从单户的、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模式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组织化经营模式转变;从功能单一的纯农业态向“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的多元业态转变。奉贤、金山等区建立了先进的农业科技孵化基地,健全了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开发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这些都为加快农业与资本对接奠定了基础。

  此次农村产权要素市场的建立,将激活和优化配置农用土地、人力资本、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管理、农产品价格指数、农村金融等农村各种资源和要素,将实现现代农业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结合,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结合,与依靠科技创新、资本集聚的结合。
据悉,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的运行模式,是依托上海产权市场符合国际惯例的完备的交易制度规则体系、遍布全国的信息系统和服务网络,充分发挥权益性资本市场的作用,以及强大的市场影响辐射力、带动力,以服务“三农”、服务林权改革和发展、服务全国为主旨,以推动农村产权和要素规范、有序、高效流动,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打造集农业要素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交易服务为一体的公益性服务平台,构筑一个打破行政区划、打破行业领域、打破区域界限的开放性、全国性、国际化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目前,上海市政府已批准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指导委员会,扶持和培育这一新生事物的成长,并确定在奉贤区、金山区先行先试,分别成立两个专业市场。先期主要开展科技成果的转让和交易、农产品交易及价格指数发布、农村承包地经营权转让和交易;大型农用设施的租赁权转让;农村林权、水权以及生态权益补偿及交易;农业经营人才及其人力资本交易;农村集体和农业企业股权托管、融资及转让;其他涉及农村集体和农业生产领域中相关的产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交易;履行政府批准的其他交易项目和权益交易鉴证等服务。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