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催热”沪上“农家乐”:连线成片作世博“侧翼景区” 市场准入政策实现突破

产生日期:2009-07-24 06:22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信息上海7月23日电(记者李荣)“经济寒流中,沪上农家乐一点不冷。市民短途游,首先就想着到郊区走一走、逛一逛,放松一下心情。”上海市农委人士语气肯定地说。

  “沪郊农业旅游,将是上海世博之旅的一部分。”在不久前开幕的马陆葡萄节上,马陆镇镇长说。这个已成沪郊游“名牌”的葡萄节,连同充满江南古风的马陆镇,已成为上海世博会“城市与乡村互动”副主题的展示平台。

  上海正以其已有的百多家郊区农业旅游景点为基础,进一步拓展、配套,形成网络,以作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场外“侧翼景区”,争取世博前每个郊区区县都有一个具备一定接待能力的农业旅游服务集聚区和一条连接市区的精品旅游专线。目前,上海已对农业旅游的准入条件、财税政策和金融服务等相关方面实施了突破性的设计,农家自用宅基地可用于“农家乐”的经营,自产农产品对外销售可以免税。

  ——金融危机“催热”农业旅游

  上海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逐步走向规范化,农业规模化经营得以推进,从中生发出来的农业旅游也逐步解决了土地资源零星分散、难成规模的“硬件”问题,规划、投入、建设都有了新的空间。

  农业旅游已成为上海农民增收的重要通道,也是市民短途游的“首选目标”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上海已建成各类农业旅游景点100多个,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旅游景点60多个,解决农民就业2.5万多人(包括常年性和季节性就业)。上海已有16个景点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10个景点被上海市民选为“我最喜爱的上海乡村休闲旅游景点”。去年全年,接待各类游客850多万人次,涉农旅游总收入达12亿元。

  上海市农业部门人士说,今年以来,虽然宏观经济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沪郊农业旅游却反而被“催热”了,并且保持更加迅猛的发展势头。其中的原因,可能与文化产业在危机中的“逆势而上”有些类似,市民“精神放松”类的需求正在上升。今年前5个月,沪郊涉农游客达4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2%。整个春季,上海桃花节、奉贤菜花节和鲜花港的郁金香节“三节齐上”,不但未现游客分流的现象,反而形成游客集聚效应。上海桃花节16天,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同比去年增加了20%,旅游营业收入达6000万元以上,同比去年增长50%以上。奉贤菜花节16天,庄行镇主会场接待游客逾36万人次,同比去年增加了64%以上,仅周边农家餐饮收入就达近250万元,直接带动农民就业300人次。上海鲜花港接待游客逾20万人次,同比去年增幅超过20%,仅门票收入就超过1000万元。

  上海农业旅游的近期目标是,以现有景点为基础,进一步拓展,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与2010年世博会的交通、接待、餐饮、住宿、娱乐设施、土特产品销售和食品安全进行配套。按照世博会筹备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积极用好世博会推荐景点、冠名权等相关资源,力争在世博会开幕前,每个区县都有一个具有相当接待能力的农业旅游服务集聚区、有一批农业旅游精品景点和农家乐接待点、有一条连接市区的农业旅游精品专线。

  ——“多类型”农业旅游分合有致

  记者平时在沪郊采访印象所得,上海农业旅游类型多样,这些类型各有特色和功能,经过点线面的串联,分而有合,合而有分,形成分工合作,使得上海农业旅游有了层次感、多样性和整体感觉。

  “农家乐”当仁不让,“农”味最足。这是结合新农村建设、环境建设和自然村改造,充分利用农村特色民宅等资源,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为特色的一种乡村旅游模式。在浦东“书院人家”可以看到,它是一个集娱乐、会务、就餐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有400余个餐位,12个标准房,4个套房的农家客栈。游客可在此体验采摘、推磨、踏水车、包汤圆、滚铁圈等农事活动和乡村游戏。周边农民围绕这个平台,纷纷开设农家餐馆和农家客栈,每月营业额达1至2万元,吸纳周边40多人就业。

  专题性观光农园、综合性农业公园及人工生态林公园,一般都是借自然生态之势,经过精心规划,把野趣和农家趣味“打包”组合,形成相对完整的旅游平台。奉贤都市菜园,占地5000亩,是目前国内区域面积最大、蔬菜种植品种最多的蔬菜主题公园,可观赏到奇奇怪怪200多种蔬果植物,了解农耕历史和全球各地的蔬菜文化,感性认识各种种植模式和农产品加工过程,大型采摘区内种有绿色蔬菜10多种,常年可供游客采摘,开园2年来已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申隆生态园,森林面积超过7000亩,是上海市级生态公益林基地,另外2600多亩水面积放养着10多种野生鱼类,可供上千人垂钓。

  还有一种就是农业旅游节庆,包括上海桃花节、奉贤菜花节、马陆葡萄节、崇明森林节等。用农业部门人士的话说,“上海农村的农业精品,几乎都已节庆化”。就拿嘉定马陆葡萄节来说,这个农业节庆活动和其所在的马陆镇,已被列为上海世博会“城市与乡村互动”副主题演绎的实践展示平台。以城市与乡村的互动为理念,以世博主题之旅为载体,让游客感受“古城嘉定之神、汽车嘉定之韵、田园嘉定之情”。嘉定是江南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上海著名的国际汽车城和科技城,保留了不少原生态的乡村格局,又大力发展高效生态休闲农业,是促进城市与乡村“融合交流”的有效平台。

  ——政策突破:宅基地可用作经营场所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在农业旅游发展政策上实现了突破,根据农家乐等农业旅游类型的现实状况和实际条件,“量身定做”政策框架,而不是不切实际地“套用”已有的政策标准,避免出现“需求旺盛、暗中滋长、却难入标准规范”的尴尬局面。

  突破之一:放宽农家乐等农业旅游项目市场准入条件。只要当地村委会出具证明,农民就可利用自有宅基地作为农家乐的经营场所。农民、企业和其它组织可分别以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旅游)合作社、公司等多种组织形式从事农家乐经营活动。单纯从事观光休闲农家乐经营的,无需取得前置审批。

  突破之二:给予农家乐等农业旅游经营活动税收优惠。对企业和个人将自产农产品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对个人从事农产品经销业务、取得农产品销售收入、每月低于5000元的,免征增值税。对个人从事农家乐接待服务取得的餐饮、住宿、景点门票等收入每月低于5000元的,免征营业税。

  突破之三:加强对农家乐等农业旅游经营活动的金融服务。被评定为市级守信农民专业(旅游)合作社的,可享受30万元以下贷款免担保、3个工作日内完成放贷审批手续的优惠。根据农民专业(旅游)合作社的特点,积极探索开发保险产品,加强农业旅游观光、体验等各类保险服务,增强农民专业(旅游)合作社的综合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突破之四:逐步解决农家乐等农业旅游项目用地问题。农业旅游项目要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处于闲置状态的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新办农家乐和农业旅游项目,经区、县政府批准,允许使用农民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类合法闲置存量用地上的既有建筑物,进行修缮后发展。对农民专业(旅游)合作社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部分的用电,可以享受农业生产用电价格,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旅游)合作社可申请享受农业生产分时电价的优惠政策。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