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民工就业之二

产生日期:2009-02-19 03:15      来源: 中国上海网站

培训:知识和技能改变命运


  1998年,年仅17岁的徐州姑娘李影只身来沪投奔亲戚。缺乏技能的她很茫然,从餐厅服务员到产品推销员,再到投币厕所的管理员,做着不同的工作,“总感觉心里空空的”。2005年10月,她成了闸北区环卫系统的一名公厕管理员,多次参加培训实习,加上自己刻苦钻研,她的命运开始了转变。
  
  李影的故事:从“业余”到“职业”
  
  走进沪太路1170弄龙潭小区,一块小型的“迎世博”倒计时牌被花草簇拥着,引人注目。若不是有标志牌提示,外来的人很难将这眼前景象与公共厕所联系到一起。透过这特殊的组合与关联,“2008全国优秀农民工”、公厕管理员李影成长的轨迹清晰可辨。
  
  在丈夫协助下,李影将公厕前荒废已久的空地布置成了一个街心小花园,金橘、桃树、梨树,以及各色花草点缀其间。整洁的环境,加上一把舒适的长椅,小区里的老人们常来光顾,下棋、聊天、看报。
  
  对顾客的需要,李影都会记在心上。她与同事们创造了一些公厕的保洁管理方法,非常有效,已被所在公司命名为“李影工作法”。“从群众需要出发,注重实际效果”,这是李影这几年参加培训实习时悟出来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文化知识欠缺一直困扰着她,“没有文化,工作和家庭都会受影响”。因此,接受继续教育、提升文化素养成了她最大的心愿。去年,得知区里为环卫工人开设了中专培训班,李影向公司领导提出申请,并且顺利得到批准。现在她与丈夫成了同班同学,他们重新走进课堂,一起接受系统的理论教育和专业的技能培训。培训,让李影完成了从“业余”到“职业”的转变。
  
  同样,李影的江苏老乡沈厚平刚到上海时,对汽车维修一窍不通。经过十多年的技能培训和岗位钻研,这个崇尚知识的腼腆小伙逐渐成为技术骨干,能够熟练维修39种环卫车辆,先后在局、区、市各种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去年他作为上海的职工代表,出席了全国工会十五大。工作在一线,创新在一线。如何解决生活垃圾装运车辆防污滴漏装置经常老化的问题?沈厚平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他将开放式的排污阀门改成旋拧式,单个成本从之前的1000元降至几十元,有效根治了垃圾车滴漏的顽症。
  
  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素质
  
  长期以来,受制于教育程度与文化水平,多数农民工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职业门槛低的工作。
  
  笔者走访发现,如今农民工都认识到了缺乏职业技能给求职带来的阻碍。在去年举办的“中国农民教育高层论坛”上,有专家举出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11月底,在返乡农民工中,有73%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有近65%表示愿意接受培训后继续外出务工。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农民工对于技能培训的认可度与接受度正逐步提高。而农民工培训,事关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三农”问题有效解决及城镇化战略的推行。
  
  去年9月4日,闸北区市容局职工成人中专培训班开学,18名农民工学员分别来自环运、机清、北站、灵石等6个环卫作业公司的生产第一线,李影也在其中。课程分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采取以业余为主的学习方式,学制两年半,学习成绩合格者将获得由上海市商业学校颁发的中专毕业文凭,学历得到国家教委认可。
  
  考虑到一些农民工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差,闸北区市容局各环卫服务公司对新招录的农民工组织系统的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能工作。农民工上岗后,各公司还会结合规范服务达标和文明行业创建,对他们进行不间断的培训。技能考核机制的建立,使得每个农民工尽量掌握一技之长,甚至一专多能。
  
  在培训中受益的农民工不单单有李影、沈厚平。“沈师傅所在的机修班工作氛围相当好,大家定期组织讨论学习,对业务和设备不断改进,”公司领导对不断涌现的高素质农民工很满意。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