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不仅是得益者
产生日期:2008-09-08 03:03 来源: 解放日报
在上海市最近召开的村庄改造现场推进会上,有关专家再次强调要将这项工作正式纳入村民“一事一议”的范畴,必须接受广大农民的建议和监督。笔者认为,这一原则虽然反复被提出、强化,但实践中的一些思想倾向还没有引起足够警惕,新农村建设中的许多实事,是为了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如果农民一味是被动的得益者,最后并不能真正得到。
如果农民只是旁观等候,没有机会提什么意见、建议,最终得到的可能并不是他们想要的。笔者了解到,在外省市一些村子里,因为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村民们突然得到了许多“莫名其妙”的好处。比如,每户村民免费领到一个崭新的抽水马桶,然后马桶被直接安装在了原来的小粪坑之上,但并没有相关污水处理设施的跟进。农民因此很纳闷:虽然看起来得到了新马桶,政府也为此花了不少钱,但不知到底有什么用?上海为了推进村庄改造,财政给与每户村民2万元的补贴,这笔钱应该花在哪儿?干部们不能太自作主张,而要听听农民到底需要什么。不管钱多钱少,只有花在真正要改进的地方,才不会只留下一些花架子。
如果农民不亲自参与,也很难珍惜所得到的。近年,市区两级政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掀起万河整治,终于使郊区河道逐渐恢复了“水绿岸清”的景象,为农民“还原”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少数农民如今仍有直接把生活垃圾倒进河里的习惯,因为他们没参与过河道整治或维护,并不感到来之不易。而在金山廊下中华村,记者却看到了喜人的一面,因为当地把村庄改造与农家乐开发结合了起来,让家家户户在乡村旅游项目中实现增收、致富,于是农民争相参与,整个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热火朝天的新气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有时候,真正让农民得益的事情,还需要他们暂时委屈一下,或者作出临时的“利益牺牲”。比如,一些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后,不能在当年马上获得丰产丰收,农民不理解。又如,越来越多的农民搬进集中居住的新村后,生活习惯上一时难以适应,他们有怨言。这时候,广大干部就不仅需要为农民去“做”,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向农民“讲解”,同时想方设法兼顾好农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