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农业抗灾减灾取得阶段性成效
产生日期:2008-02-25 02:33 来源: 上海市农委办公室
今年1月下旬至2月初,上海市出现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郊区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8度,农田普遍出现积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受灾和蔬菜等副食品入市供应情况。市和区县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下拨专款,调运物资,组织力量,落实抗灾救灾措施,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外来农产品供应困难的特殊时期,发挥了地产农产品的保障功能,实现了春节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稳定了市场、稳定了人心、稳定了社会。
此次农业抗灾减灾工作有三条经验值得总结:
一是得益于郊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这次5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来临后,各区县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抗灾减灾部署。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坚守岗位。例如,市郊叶菜主要生产基地——青浦区重固镇,简易大棚及管棚设施较多,为了防止大雪压塌设施,镇政府和农技中心干部职工连续几天几夜通宵值班,与菜农一起通宵扫雪。
二是得益于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委等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农膜、地膜以及有机肥、复混肥、叶面肥等主要救灾物资,并在春节期间安排专人值班,保证物资正常供应。市财政迅速安排对各类急用农资的补贴1525万元,另外安排200万元用于近期抢播蔬菜的价格保险补贴。市发改委紧急下拨农膜、地膜、复合肥和尿素等物资250吨,合计金额200万元。安信农业保险公司迅速对蔬菜管棚等损失进行理赔。市菜办、市农技中心深入蔬菜生产第一线,具体指导菜农抗灾救灾恢复生产。
三是得益于农业设施的关键作用。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郊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前瞻性地实施了100万亩设施粮田、30万亩设施菜田建设工程,从而卓有成效地提高了农业抗御严重自然灾害的能力。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9.6亿元(其中市级财政补贴12.07亿元)建设的9.2万亩标准化设施菜田在抗灾减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