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看病,心里笃定多了 最新统计:上海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8.6%
产生日期:2007-05-23 03:15 来源: 解放日报
据统计,上海现有农民约290余万人。一人生病拖垮全家,曾是他们心头最大的忧虑。浦东新区金桥镇社会服务部门负责人王庚德说,“过去医疗保障层次低,很多农民宁愿小病忍大病扛,也不愿自掏腰包‘买保险’。”2000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沪郊全面铺开。筹资方式从“农民互助”转向“政府贴一点、自己出一点、企业捐一点”三方共同承担,政府与企业挑大头。这种改变,使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农民参保率也随之水涨船高。
南汇区新场镇坦南村的康才龙,前年不幸患肝硬化,两年间花掉医疗费用约18万元。“亲戚的钱都被借光了,当时真想不看病了。”老康回忆说。去年底,村干部帮他报销医疗费用,农村合作医疗加上帮困助困基金,“债款”一下抹去15万元,老康心里笃定多了。据悉,南汇区14个镇共有39万农民,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已达99.5%,人均保障水平约400元。区卫生局负责人陆国荣说,政府加大了筹资力度,如今每个参保者医疗费用起码能报销51%,大病报销比例更高。
确保农村合作医疗深入沪郊每家每户,本市各个区县各施所长:浦东新区金桥镇,三方筹资中个人出120元,集体出100元,政府出250元,提高保障水平之时也减轻了农民负担;嘉定区形成了城保式的“账户制”合作医疗,使农民更易于接受;崇明县则强调“广覆盖”概念,目前农民参保率已超过95%。
保障水准提高了,医疗质量也得跟上。为改变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水平不够专业等现状,不久前,本市正式启动本土化培养乡村医生措施。首批51名培养对象均为来自沪郊的高中生,他们将接受为期三年的大专全科培养,毕业后返回所在地任乡村医生。市卫生局负责人说,明年本土化培养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预计培养对象达到100至1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