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 “生态工程”扮美新农村
产生日期:2006-11-14 03:04 来源: 解放日报
崇明岛,加快节奏建设和谐的生态岛。
生态崇明,处处可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除了著名的东滩湿地,近来崇明最西端的“西沙湿地”也开始抛头露面:成片的芦苇荡里,鸥鹭在悠闲地散步,成群的螃蜞满地爬走,一条长约2公里的栈桥可将人们送入湿地深处……西沙湿地占地4500亩,是目前上海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去年9月开始,西沙湿地通过生态引鸟、植物多样性配置、水处理净化等工程,在原有湿地的基础上,修复建成了一个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湿地生态示范区。
可再生能源,在崇明农村得到推广利用。一是风能利用。崇明风力资源丰富,是上海风能利用规划的重点区域。去年首次在东滩建设安装风力发电示范场一期工程,并于当年7月正式并网发电,根据规划,到2020年崇明三岛风机总容量将达50万KW。二是太阳能利用。目前崇明对太阳能的利用以热能为主,主要是利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全县约有20%的居民住宅使用了太阳能热水器。崇明工业园区、观光大堤和前卫村则安装了243盏风、光能互补利用的路灯,每盏路灯容量为100W。三是生物质能利用。崇明目前生物质能主要是沼气利用,已在竖新镇的前卫村、港西镇的北双村以及中兴镇的红星村等地推广。据测算,每个沼气示范点投资17万元,按设计能力可解决200头左右猪产生的粪料,其产生的沼气可供20户左右村民的日常用气,热值可达7000大卡以上,远远超过管道煤气、液化气的热值。
人居环境也日渐洁净美丽。目前,崇明三岛取消了295个农村生活垃圾填埋点,建成了城乡一体化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即使再偏远的农村,现在也能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了。一名保洁工相告,现在农村居民每家每户都有了两个垃圾桶,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分开丢放,据说全县为此共发放了近5万只垃圾桶。保洁人员每天早上5时出发,每人每天要收200户人家的生活垃圾。刚开始时,一些村民还不理解,认为在农村生活惯了,扔垃圾从来不讲“章法”;可现在,如果收垃圾晚了或者一天没收,说不定就会有村民投诉。
崇明日产生活垃圾400吨,如何及时送往统一的综合处理场?该县建委有关负责人描述了这一流程:每天早上,全县1403名保洁员迎着曙光用人力三轮车挨家挨户上门收集,然后运送至每个村设立的生活垃圾房;每天,有40辆密闭式卡车将垃圾运到4个压缩中转站;经压缩处理的生活垃圾最后“搭乘”集装箱车到达垃圾综合处理场。为实现无害化处理,市城投公司还专门建设了市郊最先进的填埋式垃圾综合处理场。这种农村生活垃圾全覆盖收集、全封闭运输的模式,被当地百姓称作“垃圾革命”,从源头上杜绝了生活垃圾的“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