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九六六”,城乡规划实现市域全覆盖
产生日期:2006-10-16 04:28 来源: 解放日报
记者昨天从市规划局获悉,由“1个中心城,9个新城,60个左右新市镇,600个左右中心村”组成的上海“1966”城乡规划体系,使上海的城市规划由城镇向农村地区延伸,第一次实现了城乡规划在市域范围内的全覆盖,为全面推进上海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规划框架。为农村地区编制规划,必须切实改变用“城里人”的想法来编制规划的思维定势,上海规划部门向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请教,把“1966”城乡规划体系具体落实到了各个区县城乡规划体系中,整个 “1966”城乡规划体系内容得到不断细化和充实———
8个新城总体规划获批准。新城是郊区各区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心城人口疏解和郊区人口向城镇集中的主要方向。根据上海城市发展方向和郊区区县功能定位,上海规划建设松江、嘉定安亭、临港、宝山、闵行、青浦、金山、奉贤南桥和崇明城桥共9个现代化中等城市规模的新城。目前,新城总体规划已批准8个,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41个新市镇完成总体规划编制。新市镇是郊区行政管理、公共配套、社会服务等各项功能的基本载体。上海将依托产业园区发展和各城镇历史基础条件,从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等角度,规划建设诸如华亭镇等60个左右相对独立、具有特色、人口规模在5万人左右的新市镇。目前,41个新市镇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年底前将全部编制完毕。
中心村建设分4种类型。中心村是郊区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的基本单元。综合分析各区县功能定位、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和农业产业布局,上海规划600个左右中心村。经过反复论证,明确了全市中心村的规划布局,中心村数量初步确定为585个。如嘉定区的毛桥村、闵行区的杜行村等。根据“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规划先行、政策聚焦,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中心村规划分为保留改造、环境整治、置换搬迁和整体新建4种类型,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目前,《上海市郊区新市镇和中心村规划编制技术标准》也已基本完成,有关方面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新市镇、新农村规划编制导则,使总体规划与各专业规划有效联系和衔接起来,推进农村地区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