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培育的节水抗旱稻在浙江试种取得了高产、环保的最优组合效果
产生日期:2006-10-08 07:11 来源: 上海市农委办公室
9月12日,在浙江省水利厅组织的"嘉兴市水土保持农田科研项目现场会"上传来消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培育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旱优2号、旱优3号,在桐乡市河山镇的水土保持农田科技试验田中,能够通过减少用水量达到减少农田中的水土流失作用。
与会专家一致肯定:作为节水抗旱稻,旱优2号、旱优3号由于灌溉"跑马水"的次数明显比主栽水稻品种少,在减少水土流失方面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在种植过程中,由于旱优2号、旱优3号具有抗稻瘟病能力强、抗倒伏、化肥需求量小等特点,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具有环保、省工的作用。另外,在大量减少农田用水量(50%以上)的情况下,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可以获得明显高于水稻的产量。
专家建议,加强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在杭嘉湖平原河网地区的合理灌溉量的研究,以求高产、环保的最优组合,使之成为农田水土保持、农田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9月13日,浙江省水利厅又组织专家,对浙江省安吉县水土保持管理站承担的"基于节水抗旱稻的'节水减污'技术体系研究"项目进行了验收。该项目以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旱优3号"为研究对象,研究实现高产的最大节水量与最佳减污效果的节水减污栽培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旱优3号在今年7月26日至8月30日期间连续干旱、降水仅16mm的情况下,表现了很好的抗旱特性,在田间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被当地媒体誉为"一块田,两重天"。由于灌水次数从10多次下降到几次,病虫害防治从6次减少到2次,每亩节约农本160多元,并减少了化肥农药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