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038号提案的答复

产生日期:2023-06-05 09:47      来源: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台盟上海市委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销对接智能化赋能上海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方面:依托市大数据资源平台,以“三清单一目录”为基础不断优化涉农公共数据共享机制,通过数据的归集、编目、治理,形成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库及各类专题库,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共享,汇聚融合,无限使用。目前,数据库已归集3亿多条数据,存储量达到3.2TB,提供数据服务接口420个。制定全市统一技术标准,全面采集全市农用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现状数据,汇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耕地等规划数据,形成上海农业农村数字基础底图。

二、标准与规范制定方面:按照“时点清晰、环节完整、要素简明”原则,制定水稻、西甜瓜、水果、水产、蔬菜、草莓等品类信息直报的基本时限、基本环节、基本要素操作标准,全市推广“神农口袋”、智慧畜牧两个生产端系统,打造全产业农事信息网,服务农业生产。制定《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公共数据管理规范》,促进和规范涉农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利用与安全管理等工作,并编制了业务数据标准,覆盖农业行政许可、监管、执法等105个数据资源编目。

三、数据挖掘应用方面:以一库数据为核心,强化系统集成,围绕“绿色田园、美丽家园、幸福乐园”构建农业农村云平台,增强数字辅助决策作用。开展蔬菜播种面积、在田面积、采收量、销售量等数据统计,依据信息直报数据及农事档案测算蔬菜补贴。串联绿色食品认证填报、审核、监管、追溯等多环节数据,实现绿色认证全环节监管,监管人员实时在线化,检查标准化,监管流程透明化。

四、产销对接服务方面:探索地产农产品与数字电商平台对接模式,助力地产农产品、休闲农业资源打开数字化销售通道。加强农业生产主体与盒马、拼多多、叮咚买菜等电商平台对接,同时引导主流电商平台与生产基地进行订单合作,以销定产。依托上海市农产品公共服务平台(“鱼米之乡”),集合优质商家,初步形成了上海地产优质乡村产品资源库,常年为市民提供农产品线上购买和民宿预定等渠道,结合农时季节开展线上农产品联展和农旅精品路线推介活动。

五、规模化生产方面:本市持续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市、区两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示范评定体系,逐步建立起一支发展活力足、带动能力强、经营收入水平和社会评价高的农业经营主体队伍。目前,本市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13家,国家级示范社90家,市级示范社24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15家。此外,加快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内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将永久基本农田周边邻近的储备地块和一般耕地纳入范围实施整体设计、连片建设,促进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为都市现代绿色农业规模化生产打好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融合、挖掘、赋能、增效”的方向,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三农”深度融合,以实现管理从“管业务”向“管数据”转变、服务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发展方式从“产业数字化”向“数字产业化”转变。重点加快研究农事直报自动化采集能力,持续优化信息直报系统,让系统操作更便捷、数据更标准、环节更清晰;基于直报体系推进数据赋能农业保险、金融贷款、农机服务等,不断拓展直报数据价值,让更多农民享受数字化红利,提升获得感;强化农产品电商发展支撑,推广供销e家、鱼米之乡等乡村产品公共服务公益平台,支撑乡村产业主体“卖产品、卖旅游、卖文化、卖服务”,培育地方特色农产品电商品牌;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健全农产品溯源体系,实现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监管的有效衔接;深入数据挖掘应用,依托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打通批发市场与产地数据,加快研究构建智慧生产辅助模型,有效调控产销市场。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年5月5日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