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1031号提案的答复

产生日期:2022-08-26 15:12      来源: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1031号提案《优化供应链平台建设,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数字化转型

农业领域的数字化运用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我市根据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实际,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在数字农业装备研发、信息系统构建、农业大数据应用、数字农场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驱动农业向“精准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数字农业建设不断深化,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更加丰富,市区两级农业部门依托政务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搭建政府、农业经营主体互动的桥梁。

2021年,聚焦“优质农产品供需矛盾”等问题,以“融合、挖掘、赋能、增效”为主线,完成相关课题研究报告。随申码应用于农业农村领域,实行农业经营主体“一主体一编码”,推进“申农码”亮码买药、扫码监管、扫码溯源三个场景,探索构建“申农分”积分体系。涉农区依托“农民一点通”“惠农通”短信平台等,及时发布“三农”工作动态、有关政策信息、地产农产品产销资讯等,指导农业主体科学生产、高效经营。同时,坚持进行地产主要农产品价格监测,持续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价格波动原因分析及趋势研判,加强市场监测分析预警,指导产销主体调整结构,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今后,我委将进一步发挥乡村数字化牵引作用,提升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数字农业云平台建设,编好“一张网”、建好“一个库”、画好“一张图”。挖掘数字农业云平台的大数据资源应用价值,开发建设各类服务于生产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的专业性功能服务平台。加快智慧农业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探索绿叶菜等地产农产品规模化经营、智能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等一条龙的保供新模式。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经济平台和大型电商平台,助力订单农业产销对接模式等在线新经济发展。鼓励优势农业企业与电商建立较为稳定的订单农业产销对接模式,在特殊时期实现市场“稳定器”作用。

二、关于提升蔬菜优势产业集群建设能级

根据我市蔬菜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我委全面促进上海蔬菜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稳量、提质、增效的“十四五”蔬菜工作总目标,着力提升城市蔬菜保供能力、绿色生产能力和产业增效能力。二是实施高标准设施菜田建设行动、高品质蔬菜绿色生产行动和高效生产机器换人行动,着力解决蔬菜发展空间、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等问题。三是推进蔬菜产业集聚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和品质品牌高地建设,着力提升蔬菜产业发展能级、蔬菜科技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四是推进蔬菜保供向基础性、应急性保供转变,生产方式向绿色化、标准化转变,政策支撑向新主体、新模式转变,着力于放大产业政策的支撑和撬动效应。

近两年,我委以项目化手段打造蔬菜龙头企业带动、示范合作社为主体、新农人及行业协会共同参加的蔬菜经营主体,推动龙头企业向产业基地和营销市场两头拓展,建设产业联合体,有效提升了一批蔬菜产加销企业、基地的生产加工能级。具备上游基地、自有品牌工厂、自有物流体系等的供应链模式稳产保供优势凸显;一批重点企业和合作社作为疫情期间地产农产品保供的核心力量,依托自有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小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畅通产销渠道,全力组织地产农产品出田头、销市区,有效保障了市场的蔬菜供应尤其是绿叶菜供应。2022年,我委将继续组织开展相关项目建设,依托各区和市属单位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聚焦13个绿色田园先行片区、蔬菜保护区和保护镇,全面推动蔬菜产业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打造布局结构优化、龙头企业带动示范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高的都市型绿色蔬菜产业集群。

三、关于发展高质量农产品冷链物流

加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对提高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我委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制定了上海市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方案,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产品产地低温处理能力,促进农产品初加工减损增效,加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同时,通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投入、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科技兴农项目支持等方式,加大财政对农产品冷链相关设备购置和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与冷链物流设施的融合应用,保障农产品冷链、加工、仓储和物流安全高效发展。各类项目引导撬动了社会资本对生产主体和市场主体投资冷藏车、低温库等农业冷链设施。

下阶段,我委将借助中心批发市场带动效应,依托冷链物流企业、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建设区域性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推进传统农产品预冷设施、批发市场流通装备与设施的升级改造,完善产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田头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等;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开展冷藏保鲜、仓储运输等设施建设,发展生产、仓储、物流一体化。重点在粮食功能区、蔬菜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改造建设一批具有预冷处理、初级加工、分拣、储存、包装、信息处理、交易等功能的冷库和集配中心,提高产地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水平。

四、关于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公众身体健康,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2021年,我委以“强监管保安全,提品质增效益”的工作主线,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根据《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我委指导各级农业部门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要求,逐步构建全程追溯体系。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对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主体信息、生产管理信息等与农用地现状数据绑定,逐步与执法监管、采样监测、补贴发放、产品认证等信息相互串联。承诺达标合格证衔接追溯系统,消费者可扫合格证附码查看产品介绍、农事操作、检测情况等信息。同时以合格证为载体,与市场环节农产品准入制度相衔接。在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上,我委联合市市场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农业农村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地产特色果品切入,形成贯穿“产前、产中、产后”3大环节、“产地环境、建园技术、种质苗木、栽培技术、病虫防治、质量分级、包装贮运”7大维度的全产业链生产技术体系,制定完成葡萄、桃、梨、柑桔和草莓五大果品全产业链生产规范。

下一步,我委将从高、从严、从紧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将强化监测评估,严控风险隐患,市、区两级联动开展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执法监管,持续推进“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行动,公布一批典型案例;强化网格化监管、农产品质量追溯、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等工作。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上,我们将鼓励重点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等组织化程度高的生产经营主体,将高质量建设全产业链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注入企业品牌建设,产加销全程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