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672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672号提案提出的“关于做强上海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收悉提案后,我委高度重视,与市商务委、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科委、市文化旅游局和市民政局等会办单位进行了研究。委员们反映的农业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农业环境污染、乡村农业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很有针对性,对我们下阶段研究政策和开展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在此表示感谢。经汇总相关单位的会办意见,形成了如下答复意见。
一、关于上海农业发展方向重新定位情况
虽然上海农业现代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上海农业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农村发展依然相对滞后,农民收入依然不高。上海农业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靠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生产,具有明显的“三生”(生产、生态、生活)功能。上海农业最鲜明的特征是都市现代农业,最具优势的潜力是农业多功能拓展。未来上海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增加绿色农产品供应放在突出位置,努力走产品绿色、产出高效、产业融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委员们提出的上海应成为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高地,强调农业生产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是今后上海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所要坚持的。
二、关于农业高端人才培养情况
近年来,市相关部门十分注重加强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培养,2013年通过农业科技基础性研究项目给予青年科技人员连续性支持,2014年实施了市级农口系统青年人才成长计划项目,2015年起开展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新型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然而,从总体来看,目前上海农业高端人才少,农业科研实力不强,全市尚未形成一个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我们十分赞同提案所提出的建议,将积极会同市人保局开展调查研究,抓紧出台农业高端人才扶持相关政策,加快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做好各类高级专家人选的选拔推荐,切实打造上海科研高地。
三、关于农业科技创新情况
针对科技兴农,我们按照建立“产业导向、稳定支持、适度竞争、联合协作、科学评价”农业科技运行机制的要求,通过路演、星创空间、众创空间等形式,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农业技术与产业、金融等要素对接,拓展农业成果的应用面和受惠面。目前上海已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3个,获得科技部“星创天地”备案的众创空间12个。2017年-2018年,通过众创空间“三化”培育项目,市科委支持了5家“星创天地”建设,有力地推进了本市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下阶段,我们将会同市科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推进本市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在政策层面上,谋划加大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的支持力度。
四、关于上海农业转型发展升级情况
针对上海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压力大、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等短板问题,上海坚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委员们提出的建设上海“农业科创园、城乡生态带、系统综合体和绿色产业链”等建议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下阶段,我们将以实施“绿色田园”工程为抓手,抓好以下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在保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同时,在培育提升现有的经营主体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把海内外农业方面的规模企业品牌企业引入上海,解决上海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健全的问题。
二是促进产业融合。以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持重点,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中下游一体,再造农业全产业链。进一步加大优质农产品认证力度,增加有影响力的品牌农产品数量。按照《上海市地产绿色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计划(2019-2020年)》要求,积极推进“农批对接”、“农标对接”、“农超对接”,改善农产品配送模式,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市商务委已明确将把服务“三农”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结合起来,强化本市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三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坚持规划引领,在划定农业“三区”和做好规划不保留畜禽养殖场退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重点启动3000亩高标准设施菜田建设和3个蔬菜保护镇产能提升建设,提升蔬菜绿色生产能力。发展桃、梨、葡萄、草莓、西甜瓜和特色花卉等各类经济作物,促进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发展。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优化渔业产业结构。
四是强化农业设施装备。重点推进粮食、蔬菜瓜果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等农业智能装备技术创新应用,实现智能化管控。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促进农业精准化、智能化生产管理,积极发展无人机在上海农业中的应用,加大蔬菜生产领域“机器换人”力度,打造8个蔬菜机械化生产基地。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构建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开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经营服务。健全完善农机服务保障体系,推动粮食烘干中心、农机库房、区域性修理中心等项目落地。通过制度性创新,力争实现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覆盖面达到80%以上的目标。
五是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我们将会同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找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短板和主要污染源,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污染治理工作,进一步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科学引导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在为城市提供绿色的农产品的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市水务局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等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十三五”末处理率达85%。
六是提升农业信息化。重点推进“一图”、“一库”、“一网”,深化上海数字化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搭建市、区资源共享的农业“一张图”。创新信息化手段,运用信息化、图表化的手段展现重点任务落实、督查等情况,实时掌握重点任务推进进度,实现重点任务全周期管理。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19年5月24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