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795号提案的答复

产生日期:2017-07-21 07:29      来源: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795号提案提出的0795号“关于调整上海地区耕作制度,免种麦子休耕养地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本市耕地休养生息目标和主要任务

去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根据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并印发了《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通知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耕地草原河湖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到2020年,全国耕地红线18.65亿亩,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个等级,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国平均耕地质量较2015年提高1.0个等级,环境安全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根据国家八部委的通知精神,在市发展改革委的牵头下,结合本市实际,目前已编制形成了《上海市耕地河湖休养生息实施方案(2016-2030年)(征求意见稿)》。2013-2015年第二轮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显示,上海耕地地力状况总体良好,耕地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落实耕地保护的措施力度较大。但上海部分耕地还存在局部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耕作层变浅、养分不平衡等土壤障碍,补充耕地地力水平较低等问题。根据上海耕地的特点和国家的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本市耕地休养生息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耕地地力平均等级由目前的2.38提高到2.0,有机质含量由目前的2.637%提高到2.8%,耕作层厚度平均达到20厘米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总量比2015年下降20%,耕地质量状况得到阶段性改善。到2030年全市耕地质量状况实现总体改善,对农业生态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主要任务是:因地制宜采取“养、退、休、轮、控”综合措施,试点先行,实现耕地永续利用。“养”就是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退”就是对重污染耕地采取退出措施,禁止种植食用农产品;“休”就是落实季节性休耕制度,降低耕地使用强度;“轮”就是实施水旱轮作、菜菜轮作及种养结合生态模式推广,推进清洁农业生产工程,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控”就是控制外来污染和农业自身污染,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本市耕地河湖休养生息实施方案以及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好各项任务,研究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强化工作考核。同时,要加大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实现耕地永续利用和农业科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减少二麦种植,增加深翻和绿肥面积

小麦是本市传统的粮食作物,曾对本市粮食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本市小麦生产确实存在着病虫重、产量难以提高等问题。因此,本市已将减少小麦种植面积,扩大耕地休耕,作为推进本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本市围绕生态农业建设,根据农业部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计划的要求,积极推进本市化肥农药减量化工作,制定了化肥农药减量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各项措施,加强工作督导和考核,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从粮食生产方面,积极优化茬口布局,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尤其是夏熟麦子种植面积的减少幅度较大。2012年全市麦子种植面积达到107.7万亩,是近10年来的最高值。到2016年麦子种植面积下降到58.3万亩,2017年继续下降,达到32万亩,5年降幅达70%。同时,绿肥和深耕面积逐年增加,2016年,市郊绿肥和深耕面积为84万亩,2017年达到95万亩,比上年增11万亩。据预测,除光明集团、上实农业公司外,市郊9个区今年秋播麦子种植面积将进一步减少,而绿肥和深耕面积继续增加。

耕地保护政策方面,今年对本市耕地保护补贴政策进行了整合,将原有的绿肥种植补贴、商品有机肥补贴和深耕补贴整合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补贴,补贴资金统筹使用,使用范围扩大到配方肥、缓释肥、水溶性肥等环境友好型技术和产品。对区的补贴标准不作规定,由各区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报市备案。同时,在耕地保护方面还有秸秆还田补贴政策、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政策。通过政策引导,促进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财政部、农业部今年下发的有关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生态保护等相关规定,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绿色生态,进一步完善本市相关补贴政策,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生态保护等工作,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您所提出的建议,我们认真研究,积极采纳。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2017年7月21日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