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159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产生日期:2024-06-07      来源: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史吉平代表:

  您提出“关于加快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剩余物三相固渣与沼渣制有机肥还田的建议”收悉,市农业农村委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科委、市生态环境局、市绿化市容局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该建议围绕利用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生的三相固渣与沼渣生产有机肥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对推动餐厨垃圾高效资源化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市农业农村委、市科委等相关部门积极支持湿垃圾资源化处理利用工作,在确保耕地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湿垃圾资源化农业应用。

  一、组织制定相关标准,为资源化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在厨余湿垃圾处理方面,市农业农村委组织制定了国内第一个湿垃圾资源化农用标准《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要求——餐厨有机废弃物制备土壤调理剂》(DB31/T1191-2019)。在菜场湿垃圾制作有机肥料方面,制订发布了“上海市菜场集贸市场湿垃圾制作有机肥料辅料的技术要求(试行)”和“上海市菜场集贸市场湿垃圾堆肥工艺技术规程(试行)”。

  二、引导符合标准的企业申请肥料登记,获得市场准入

  经过3年的田间试验验证,上海文鑫与上海环兴分别于2020年10月和2021年4月取得了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土壤调理剂登记证,其中,上海环兴的登记证适用范围限定为园林绿化。按照NY525-2021《有机肥料》标准要求,市农业农村委制定发布了《有机肥评估类原料(厨余废弃物)安全性评价方法(试行)》,通过安全评价的菜场湿垃圾和厨余湿垃圾,可以由资源化处理企业通过相应发酵工艺处理,产品可申请登记为有机肥料。上海文鑫和上海环兴2家企业经第三方安全性评价,分别于2023年1月与4月获得市农业农村委颁发的有机肥料登记证。

  三、加强技术研发和安全评估

  市科委支持湿垃圾处理衍生品质量管控和检验技术及应用示范,建立沼渣、沼气、沼液、油脂及好氧堆肥产品等衍生品的特性基础数据库,形成沼渣“有机絮凝剂+无机助凝调理剂+二效干化机”组合脱水工艺,实现含水率<45%,为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支持沼渣低碳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形成废弃生物质低碳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体系,研发出以沼渣生物有机肥、炭基肥和高性能碳材料为核心的系列沼渣低碳高值化产品,为解决沼渣处理难题提供了新途径。

  市绿化市容局立项《湿垃圾资源化产品林地施用关键技术研究及其适用性评估》研究,对上海环兴环境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上海文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餐厨垃圾有机肥以及老港餐厨垃圾沼渣堆肥等湿垃圾资源化产品进行林地施用研究,以期评估餐厨垃圾有机肥、餐厨垃圾沼渣堆肥施用后对上海林地土壤生态系统的安全性,目前该研究还在实施中。关于餐厨垃圾三相固渣制备有机肥技术及其有机肥质量、应用评价目前尚未开展过研究。

  市农业农村委立项《湿垃圾农用风险评估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湿垃圾产品质量稳定性难以保证,产品使用安全性难以保障。

  四、存在问题

  1. 在资源化企业方面,生产资质门槛较高。垃圾处理环保和绿容部门有资质要求,环保上要有环评认定,市绿容局要颁发餐厨垃圾处理许可证,并且一年一发。目前申请湿垃圾制作有机肥料登记的企业还较少。

  2. 在资源化产品方面,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是产品质量稳定性难以保证。跟踪监测不同批次湿垃圾资源化产品发现,与普通有机肥相比,其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不稳定、pH值较高,粪链球菌和粪大肠菌群等致病菌时有检出,产品种子发芽指数低,产品存放60天后发现不同程度霉变且有真菌毒素检出,存储和使用时容易发生问题,对农作物产量以及农民增收带来隐患。二是产品成分复杂性难以管控。跟踪监测发现,湿垃圾资源化产品存在高油高盐问题,所含杂质也较多,以塑料杂质为主,还存在少量玻璃、金属、干燥剂等有毒有害物质,导致资源化产品中增塑剂常有检出,且微塑料丰度远高于普通有机肥。三是产品使用安全性难以识别。农用试验发现,大量使用湿垃圾资源化产品会抑制土壤呼吸、降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农田土壤健康度。若按耕层土壤塑料含量限量标准6.67mg/kg计算,湿垃圾资源化产品检出的塑料含量远远超过了土壤检测最低标准,长期施用条件下微塑料等新型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尚未明晰。四是成本较高。工程化、规模化生产有机肥,面临的环境控制和品质控制问题仍旧是瓶颈,好氧堆肥环节的进料、设备、效率、效能、占地等方面,生产的调理剂或有机肥成本在2000元/吨,市场竞争力不足。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

  结合该提案建议,我们认为湿垃圾资源化处理利用要兼顾技术合理性、经济可行性、安全可控性的统一,最终体现资源价值。

  1. 加强安全评估。《土壤污染法》、《固废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严禁生活垃圾直接农用、资源化产品优先用于园林绿化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新修订实施的有机肥料国家标准,对厨余废弃物作为有机肥生产原料提出了技术要求。

  由于湿垃圾存在的潜在性安全风险,全国其他省市目前还鲜有用于登记制作有机肥料。如2022年9月发布的《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禁止将污泥及相关产品、厨余垃圾用于种植食用农产品。”本市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优先用于园林绿化领域,用园林绿化应用的数据,为农用提供技术积累和经验参考。

  2. 加强跟踪监测。会同绿化市容部门加强行业指导,进一步加强原料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检测,规范湿垃圾资源化产品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在农田土壤改良和园林绿化的应用,有效管控耕地土壤污染和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

  3. 加强技术研究。结合本市餐厨垃圾处理的现状,厌氧处理工程的固渣包括分选残渣(焚烧)、三相分离的固渣(正常情况下进厌氧系统)、沼渣(干化、焚烧)。其中,三相固渣和沼渣是否具有资源化价值,需要从技术、成本、产业模式方面综合评判,最主要还是市场,若有企业产业化开发三相固渣,绿化市容、农业农村、科技部门将积极引导,提供技术和管理服务。

  关于对本市采用厌氧发酵工艺处理餐厨垃圾的企业,开展三相固渣与沼渣作为生产有机肥原料的安全性评估工作建议,《有机肥料评估类原料(厨余废弃物)安全性评价办法(试行)》规定了本市餐饮+食堂和集贸市场这两类易于控制原料质量的湿垃圾,经过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安全性跟踪评价,证明生产企业的原料、工艺、产品、田间施用不存在安全风险后,才能制作农用有机肥。而小区湿垃圾由于面广量大、来源复杂、质量良莠不齐,潜在风险隐患较大,目前还不能作为有机肥原料,本市至今也只有2家企业通过评价并通过了有机肥料登记。基于厌氧处理对原料、条件、工艺等的不同,三相固渣和沼渣是副产品,来源包括各类湿垃圾,成分也较为复杂,潜在风险更大,发展上海都市绿色现代农业,基于耕地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农业投入品的严格要求,沼渣农用需要慎重。目前市农业农村委重点开展以符合以上安全评价要求的原料好氧制作有机肥,其他原料包括其厌氧发酵的三相固渣和沼渣应考虑园林绿化利用,如制作绿化基质或园林营养土等。

  关于起草餐厨垃圾生产有机肥料的地方标准的建议,由于餐厨垃圾制作有机肥还在起步阶段,目前在《有机肥料评估类原料(厨余废弃物)安全性评价办法(试行)》中,产品检验检测时已涵盖了盐分、发芽指数等指标,待上述试行评价办法通过一定年限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后,再开展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制订工作更为有利。

  关于设立相关技术课题和开展安全评价的建议,市科委、市农业农村委、市绿化市容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将继续关注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剩余物三相固渣与沼渣资源化方面的科技需求,支持企业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开发,为我市餐厨垃圾安全、经济、高效资源化提供科技支撑。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5月13日

  联系人姓名:田吉林                   联系电话:23113012

  联系地址:上海市大沽路100号2111室               邮政编码:200003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