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75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752号代表建议提出的《关于利用新媒体打造上海乡村地产农产品品牌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满足市民消费需求变化,本市相关部门积极促进地产绿色农产品产销对接,鼓励发展“线上+线下”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推进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提案中有关充分利用电商和新媒体特性,打造营销新模式新体系等建议,对于打造地产绿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地产绿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流通效率,丰富和便利市民消费具有积极意义。针对这些建议,我们正在开展以下工作:
一、积极拥抱互联网。市农业农村委制定实施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的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显著提升上海农业农村领域“四大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影响力,形成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农业知名企业,培育形成一批特色农业农村消费活动品牌。“四大品牌”三年行动计划在坚持近年来一些好做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挥新媒体在空间、时间、受众和呈现形式上的优势,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平台和销售模式。一是支持生产经营主体与流通主体合作,加强与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本来生活网、百联集团旗下的联华超市、绿地集团旗下的绿地生鲜以及城市超市等零售企业协调,实现产销融合和优种优质优价。到2022年,建成20个产销融合的蔬菜基地,培育10个产销融合的水产龙头企业,形成“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二是推进农产品生产信息化管理,推行农产品“二维码”管理,实现产品生产源头追溯。至2022年实现地产绿色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监管“无死角、全覆盖”。三是在上海农业网站设立“上海地产绿色农产品专栏”,注册公众号、建立微信群、拍制宣传片、编写新闻稿、举办品鉴会、设计具有鲜明特色的外包装等诸多方式,深入宣传推介地产绿色农产品。四是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尤其是最贴近市民百姓的新媒体新渠道,充分挖掘地产绿色农产品的品牌故事、典型事例,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宣传推介工作。
二、不断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推进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利用都市现代农业专项资金支持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经营体系建设。设立“推进品牌经济发展专项”,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产品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开展品牌培育。“四大品牌”三年行动计划也强调了政策保障,提出加大地产绿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品牌建设、质量认证、市场营销及宣传推介等补贴,对支农惠农政策重点向地产绿色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主体倾斜,探索制订“多个一点”的专项扶持政策,市区财政补贴一点、营销主体承担一点、生产企业让利一点、社会力量配合支持一点的多赢合作机制。
三、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全面参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加快构筑新时代上海农业农村发展战略优势,进一步提升农业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能级,搭建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总结上海大米、草莓、西瓜、蔬菜、葡萄、大闸蟹、猪肉等品鉴评优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打造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品鉴评优服务品牌。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19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