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和防治水稻纹枯病?
产生日期:2008-08-18 08:05 来源: 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水稻叶鞘和叶片上产生云纹状病症的有纹枯病和云形病等病害,但发生最普遍、危害最重的,几乎都是水稻纹枯病。由于云形病与纹枯病的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相似,所以现在只讲纹枯病。
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一般在水稻分蘖末期开始发病,圆杆拔节到抽穗期盛发。发病严重田块,稻叶和菌丝纠缠在一起,稻杆较软,极易倒伏枯死,对产量影响极大。发病初期,先在叶鞘上形成椭圆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变成云纹状,就是你说的花脚杆。病斑上的菌丝结集成团,先为白色,以后变成黑褐色的菌核。
纹枯病在高肥、水稻徒长的田块极易发生。另外灌水过深,排水不良,田间通风透光差的田块,有利于菌丝的发展,往往发病较重。纹枯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32摄氏度,如果田间郁闭,又遇连阴雨,病情会迅速发展。
春耕灌水时,田角氽起的浪渣中常混有大量的纹枯病菌核。捞除浪渣,对推迟发病有一定的作用。合理密植,浅水勤灌,适时搁田,不过多、过晚使用氮肥,使水稻植株健壮,田间通风透光条件良好,能有效抑制纹枯病的发展。纹枯病的药剂防治应掌握在病情急增前期或穴发病率15%左右时,用好第一次药。之后看病情发展,一般是每隔7-10天再用一次药。20%井冈霉素粉剂是防治纹枯病的良药,每亩次用量约40克。由于井冈霉素对纹枯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你的水稻虽已明显发病,抓紧用井冈霉素防治,仍有明显的治病保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