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水稻苗中下部叶片枯黄、糜烂,是什么原因?该如何处置?
经实地诊断,是水稻纹枯病,病株率高,如不及时有效控制,将严重影响稻苗正常生长。
(1)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原因
首先,今年播种期较早,前期气候有利于成苗,故基本苗多;其次,种植品种为杂交稻“花优14”,杂交稻分蘖势强,有效分蘖期长;第三,中前期氮肥用量过多,又没有适时搁田控苗,导致田脚偏烂、湿度高,稻苗群体过大;第四,从立秋以来,雷阵雨天气频繁,水稻正处于拔节期,稻苗处于生长旺盛期,田间郁闭程度高;最后,因为本区纹枯病常年于7月下旬进入初发病阶段,所以上次防治是在7月24~26日进行,技术部门要求农户防治时每亩用水量40~50公斤,张先生实际每亩用水量只有20公斤,导致防治药液不能渗透到稻苗中下部,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纹枯病的发生和蔓延,大大降低了防治效果。
(2)补救措施
接下来的药剂防治一定要用足水量,每亩不少于50公斤,治疗纹枯病的药剂可适当增加30~50%,打药时要兼顾上下病虫,均匀喷雾不漏喷;防治间隙期应适当排水晾田,水浆管理要干湿交替,降低田间湿度;施穗粒肥时应减少氮肥用量,适当增加磷、钾肥。
(3)结果回访
8月29日张先生再次来电,表示田间情况已明显好转,纹枯病新鲜斑已干,病情发展势头已明显控制。接下来,只需继续按照技术部门要求做好水稻种植与病虫害防治工作即可。
明年水稻种植应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在水稻种植前,进行稻田深耕,将病菌菌核深埋土中,整田灌水后捞去浮渣、菌核,以减少发病菌源基数;施足基肥,根据苗情适时追肥,增施磷、钾肥;前期浅水勤灌,中期适时搁田,后期干干湿湿,使水稻稳长不旺长,增强植株抗病力;同时,按照技术部门要求,保质保量,合理科学进行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