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市粮油作物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产生日期:2017-01-19 01:38      来源: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根据主要病虫近年发生特点,结合耕作制度、越冬虫源基数、天气趋势预报等综合分析,预计2017年本市粮油作物病虫害总体发生趋势为中等偏重发生(4级)。水稻虫害以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白背飞虱、螟虫为主;水稻病害以水稻纹枯病、恶苗病、稻曲病、稻瘟病等为主,病虫总计发生面积约1990万亩次。夏熟作物病虫害以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麦蚜、油菜菌核病为主,总计发生面积110万亩次左右。

  一、水稻病虫发生趋势分析

  (一)发生趋势预测

  1、稻纵卷叶螟。预计四(2)代中等发生,五(3)代和六(4)代为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20万亩次。

  2、褐飞虱。预计四(2)代、五(3)代偏轻发生,六(4)代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50万亩次。

  3、白背飞虱。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面积140万亩次。

  4、螟虫。预计二化螟为中等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面积200万亩次;大螟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40万亩次,两种螟虫合计发生440万亩次。

  5、纹枯病。预计中等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140万亩。

  6、稻曲病。预计中等发生,发生程度与2016年接近,发生面积100万亩。

  7、稻瘟病。预计中等发生,部分易感品种有高发风险。发生面积40万亩。

  8、恶苗病。预计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40万亩。

  9、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灰飞虱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20万亩次,条纹叶枯病零星发生。

  (二)预测依据

  1、病虫基数

  螟虫整体越冬基数维持在低位,局部区域的个别品种上二化螟虫量高。2016 年冬前调查大螟平均亩虫量465头,比去年402头略增;二化螟平均亩虫量186头,比上年215头略减,但个别区域、个别品种虫量很高,亩残虫量达5.8万头。

  近年,水稻纹枯病常年发生较重,稻瘟病呈上升趋势,稻曲病发生重的年份多,加上连续多年的秸秆全量还田,田间菌源充足。

  2、栽培习惯和外部环境

  部分农户习惯高播种量、高密度、高氮栽培,对病害发生和迁飞性虫害本地繁殖均比较有利。小部分农户喜欢种植超高产、杆粗、抗虫抗病性差的品种,对螟虫、稻曲病及稻瘟病发生有利。

  常年我市8月-9月份温湿度有利于褐飞虱繁殖;水稻封行至灌浆期(7月20日~9月中旬),出现高湿或高温天气的概率高,对纹枯病发生有利。

  西南部大部分土壤以青紫泥为主,保水性好,不利通风透气,对纹枯病发生比较有利。

  3、防治措施和近年趋势

  近年,迁飞性害虫迁入量处于低位。稻纵卷叶螟2007年~2012年田间蛾量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2年~2016年田间蛾量保持在较低水平,整体虫量不高。褐飞虱自2008年以来发生量锐减,特别是近几年迁入虫量均保持在较低水平。

  我市近年对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药剂更新较快,药剂的防治效果好,有利于控制病虫发展。全国性防治技术的更新和大力投入有利于控制迁飞性害虫虫源地的发生量,降低迁入我市的风险。

  二、夏熟病虫发生趋势分析

  (一)发生趋势预测

  1、麦类赤霉病。预计小麦赤霉病为偏重发生,沿海地区大发生,大麦赤霉病偏轻发生。总发生面积约33万亩(其中小麦29万亩,大麦4万亩)。

  2、小麦白粉病。预计中等偏重发生,部分易感品种大发生,发生面积28万亩。

  3、麦蚜。预计中等发生,其中大麦为中等偏轻发生,小麦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0万亩。

  4、黏虫。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0万亩。

  5、麦田灰飞虱。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万亩。

  6、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万亩。

  (二)预测依据

  1、种植面积减少。受气候因素和政策影响,全市二麦种植面积大幅减少,病虫害总体发生面积相应减少。据初步统计,2016年底市郊二麦种植面积约33.03万亩,其中小麦面积28.94万亩,大麦4.09万亩。油菜面积也一再缩减,主要集中在农户的房前屋后,大多不成规模,不便于集中防治。

  2、主栽品种抗病性一般。我市小麦主栽品种主要有扬麦11号、扬麦13号、扬麦15、扬麦20、华麦5号、罗麦10号、苏麦188等,根据近年来田间考查,扬麦系列品种对赤霉病抗性呈下降趋势,其他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较差。华麦5号、苏麦188、罗麦10号等对白粉病表现敏感。

  3、气象条件有利病菌侵染。上海地区常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雨日多、湿度大的概率较大,此时正值小麦抽水扬花、赤霉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气象条件对病菌侵染有利。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