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上海市粮油作物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根据冬前越冬基数调查,结合我市作物种植结构及气象条件综合分析,预计2005年上海市粮油作物病虫害总体发生趋势为中等偏重发生。其中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白背飞虱、水稻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二化螟、大螟、恶苗病、麦类赤霉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褐飞虱、稻曲病、油菜菌核病中等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稻象甲、稻瘟病、小麦白粉病中等偏轻发生;三化螟轻发生。全年病虫发生面积约为2675万亩次,防治面积为2980万亩次左右。

    (一)水稻病虫

    1、稻纵卷叶螟:由于南方早稻面积扩大,稻纵卷叶螟近二年迁入量剧增,加上农药杀虫单对稻纵卷叶螟防效降低。预计四(2)代为偏重等发生,五(3)代为大发生,六(4)代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80万亩次。

    2、稻飞虱:主要是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根据气象部门分析,近四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也就是四(2)代白背飞虱和褐飞虱迁入期内,本市气流方向以西南气流的比例较高,有利于四(2)代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迁入。加上杂交稻及粗杆型水稻面积的扩种,对白背飞虱发生有利。预计白背飞虱中等偏生发生,发生面积为150万亩。褐飞虱的发生程度为中等,沿江、沿海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430万亩次。

    3、稻螟虫:主要是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根据12月上旬调查,二化螟越冬基数为2004.06头,比2004年的3858.5头,减少了48.06%,比常年(1997-2004年)的2228.1头,减少了10.05%;三化螟166.98头,比2004年617.2头减少72.95%,占常年1091.06头的15.30%;大螟1456.38头,比2004年的1869.6头,减少了22.10%,比常年的528.11头,增加了1.75倍。预计2005年三化螟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二化螟、大螟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三种螟虫发生面积分别为60、430、380万亩次。

    4、纹枯病:近年本市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和抛秧稻,其栽培以稀植方式为主,对推迟纹枯病发生起有一定的作用。预计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发生面积为165万亩。
    5、稻象甲:预计发生程度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为130万亩。

    6、稻瘟病:目前我市大面积推广的水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较强,但有一些品种经多年种植抗性有减弱趋势。预计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程度,发生面积约30万亩。

    7、稻曲病:由于我市水稻主栽品种寒优湘晴、嘉花一号、98110等,对稻曲病抗性较弱。预计自然发生程度中等,感病品种为中等偏重发生,发生程度重于2004年,发生面积约150万亩。

    8、条纹叶枯病:近年呈突增态势,根据2004年10月全市抽查7133亩稻田,已有2873亩田发生条纹叶枯病,占抽查面积的40.28%,个别田块发病株率达30%以上。根据12月中旬全市对高茬稻桩、麦苗和禾本科杂草调查150块田,平均每亩灰飞虱的越冬残虫量为1.6万头,幅度0.30~17.14万头,对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较有利。预计发将明显重于2004年,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至中等,发生面积25万亩左右。

    9、水稻种传病害:恶苗病是上海地区水稻主要种传病害,常年自然发生株率15~30%。预计水稻恶苗病的自然发生程度为中等,部分感病品种为偏重发生,自然株发病率在15-25%,发生面积为130万亩。

    (二)麦类病虫

    1、小麦赤霉病:上海地区主栽的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均较差,再加上小麦抽穗扬花期主要集中在4月上中旬,而这一时期降雨概率在70%左右,且常有连续2天以上的暖湿天气出现。预计小麦赤霉病为中等发生,沿海地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为40万亩。
        2、小麦白粉病:预计发生程度将与2004年基本相等,为中等偏轻,发生面积为30万亩。

    (三)油菜菌核病

    目前我市主栽油菜品种为沪油15、汇油50、上油2号和92一13系,2004年秋播种植面积约45万亩。根据1995年以来定案考查结果分析,沪油15、汇油50、上油2号较耐病,而92一13系耐病性较差。预计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程度为中等,感病品种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45万亩。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