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薯”成就村民致富路

产生日期:2021-09-16 09:50      来源: 东方城乡报

  2019年6月,俞东华响应组织的号召,来到金山区朱泾镇长浜村开展驻村工作。从国企的管理者变成驻村干部,对他来说,改变的是外在的身份,不变的是服务“三农”的初心和使命。

  立足村情

  探索驻村方向

  长浜村位于朱泾镇东北部,长期以来,经济相对薄弱,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土地资源稀少。由于村域内交通最为便利、地理优势最好的部分土地,被征用为工业区。同时,原来土地上的村民迁到村内其他地点,这使剩下的可用地大幅减少,剩余的只是村民宅前屋后的自留地,主要是村民种点蔬菜,用于减少家庭开支,且村内土地95%以上被规划为基本粮食用地。二是村集体经济没有更多的收入来源。长浜村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55万元左右,村经济严重缺乏收入来源。三是长浜村村民缺少增收渠道。村里年轻人或高学历者基本都在市区工作,村域内居住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小孩,只依靠农保和镇保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为此,俞东华立足长浜村的现实条件和产业发展现状,把驻村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引进发展特色农业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

  广泛调研

  努力选好项目

  俞东华驻村后,凭借从事农业保险岗位时对农业产业方面的了解,为了选对选准合适的项目,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调研,其间也走了一些弯路。比如,有的优质项目因为没有充分考虑长浜村人多地少和耕地属性的现实条件而不得不放弃。随着一点一滴经验教训的积累,俞东华慢慢调整思路和方向,有意识地进行横向比较,寻找更加经济实惠的农业项目。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他在选择农业项目前设定了几个条件,一是农产品的种植技术简单(老百姓能快速掌握,最好原本就在种植);二是成本投入要少,不需要农业设施(露天就可以种植);三是种植周期短(两三个月就能出产品);四是亩产值要高;五是深受都市普通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要大;六是便于储存,有较长的销售周期。

  又经过一个多月的查找,俞东华先后赶到浙江、安徽、江苏等6个省市县寻找符合要求的农产品,最终选择了5个基本符合条件的农产品产品。俞东华回村后第一时间联系村“两委”班子成员,对5个项目进行审定,把每个项目的优点和缺点等逐一进行讲解。通过反复比较和筛选,最终选定“天目小红薯”作为第一个导入产业项目。

  深入走访

  用真情让农户接受

  为了让村民接受“小红薯”项目,俞东华一个村民小组接着一个村民小组地跑,面对面地向村民们宣传种植“小红薯”的好处,走村入户推广,好不容易找到4户村民同意试种。随后,俞东华立即驱车前往杭州临安,找到当地一家很有实力的种植“小红薯”专业合作社,经过几番诚恳耐心地沟通协商,这家合作社同意免费教授种植技术。就这样,俞东华在临安每天一早就在地里跟着当地农户学习深翻、起垄、撒肥、铺膜、预水、斜种、养护等种植技术,晚上请教农户学习其他相关的一些要点。

  经过一个星期的认真学习、记录,俞东华俨然是一名“小红薯土专家”了。学成后,俞东华自己出钱采购了满满一车红薯苗,又开着自己的车连夜赶回村里,虽然被蚊子、蚂蚁咬了一路,也没能延缓他的脚步。然而,当他把苗拉到村民家门口时,一片热心换回的是“质疑”甚至“白眼”。前几天还同意试种的几位村民当着俞东华的面说:“你怎么保证我们种了能赚钱,要是你说大话空话,我们几个月的地不就白种了?”还有的村民甚至提出要俞东华每户先押一万块给他,他才肯试种。面对村民的不理解、不信任,俞东华十分焦急,但他没有放弃。他觉得,村民有想法是情有可原的,要想取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就要找到打消他们顾虑的方法。他又赶到临安与合作社反复沟通,合作社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最终同意小红薯按每斤3元高于市场价回购,并订了回购协议,解决了销售问题。

  他再次赶回村里,但村民还是不愿意试种。最后还是在村书记的帮助下,找到了村里的一户家庭农场试种,家庭农场的老板老胡非常爽气,当场翻整土地,第二天上午,全部种植完成。8月中旬,翻地、播种、浇水、除草……长浜村里种下了两亩小红薯,也种下了俞东华和村民们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希望。到了11月中旬,“天目小红薯”成熟上市,由于口感真的好,软、糯、香甜销售异常火爆,国家电网、银行、企业都主动找上门,派出单位也很支持,组织大家来买。经过测算,一季亩产达2500斤,按每斤3元的价格收购,产值达到7500元,刨去成本亩均大约2000元,每亩收益5000多元,一年种两季,每年收益超过1万元。

  总结推广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第一年的试种成功,村民们听说老胡种小红薯赚钱了,看到了好处,纷纷认可了俞东华的项目。经过村委再一次发动,村民们踊跃报名,村委会一时间热闹非常,几天里就有800多户村民报名。2020年,在村“两委”的带动下,俞东华在长浜村召开了小红薯种植技术推广会,邀请临安技术专家现场分析点评和交流指导。与此同时,派出单位帮村里募集了20万元产业帮扶资金,采购种苗,免费发放给村民;村委会也购买了20吨有机肥发放给村民。全村1157户80%的村民(930户)和生活困难户分别于5月、8月两季开始种植小红薯,总面积达到了150亩。

  为了确保销售和可持续性,在镇党委和村“两委”的帮助下,小红薯成功获得了朱泾镇“珠丰”镇域绿色品牌的冠名,顺利打响了“珠丰冰淇淋小红薯”的品牌。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俞东华和村“两委”班子商定,由村委统一向村民进行收购,由村委统一销售并一起组建销售团队,相互传授各种销售方式和销售技巧,形成线上采用电商平台和微信、电话销售,线下采用定点采购和高端礼品等多种销售方式,解决村委和村民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帮助农户稳定增收。“珠丰冰淇淋小红薯”也一举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种植的村民都有了500-3000元不等的增收,村集体经济净增收3.5万元,为长浜村后续的扩大种植和产业链延伸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扩大产品影响力,俞东华不仅帮助周边村种植,还帮助其他驻村指导员在所驻村种植,共涉及5个镇9个村,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可复制、可推广同时具备“造血”功能的特色农产品。

  接下来,俞东华已和村“两委”商定,将“小红薯”的产业链延伸,把“小红薯”做成红薯干,通过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此外,村里还打算把金丝皇菊作为第二批导入产业,利用公司的帮扶资金,在朱泾镇紫金大桥东北侧打造具有田园风格的金丝皇菊种植园,成为又一个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这是俞东华的愿望,也正在“破茧成蝶”变为现实。

  近两年的驻村工作,俞东华牢记初心和使命,实干为农,不断提升自我,克服困难,百折不挠,在助力乡村振兴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