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999号提案的答复
蔡忠、芮海燕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宠物空间规范化发展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情况
收到提案后,我委高度重视,会同市公安局、市规划资源局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初步措施。在办理过程中,我委联系了蔡忠委员,就你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沟通,并汇报了有关工作情况。
二、有关工作情况
一是加快推动相关法规修订。2022年12月,我委牵头修订的《上海市动物防疫条例》发布实施,以动物防疫要求作为切入点,探索开展室内动物园等宠物空间新兴业态的防疫管理。同时,我委配套印发了《上海市“室内动物展示及互动体验场馆”动物防疫监管指引》,跨前一步为宠物友好商场构建防疫安全保护网。此外,根据《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第五条“市公安部门是本市养犬管理的主管部门”。近年来,市公安局会同相关部门聚焦规范养犬等焦点问题,消除监管空白、补齐监管短板,持续开展《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修法调研,经积极申报,“修订《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已经列入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计划(2023年—2027年)预备项目。
二是积极探索共处空间建设。近年来,我市为落实“上海2035”总体规划,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鼓励满足人宠共处等社区空间建设。市规划资源局在《黄浦江沿岸地区功能融合发展和空间品质提升专项规划(2025—2035年)》及《苏州河沿岸地区整体风貌与开放空间提升专项规划(2024—2035年)》中,通过鼓励设置人宠混行的专用步道,建设无绳乐园和童宠乐园,打造“人宠共处试点”。比如徐汇滨江正在逐步开放宠物友好空间,世博文化公园开放10000平米狗GO乐园,苏河湾万象天地将宠物友好体系植入空间打造等。市文化旅游局近年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景区拓展和开放宠物友好空间,扩大携带宠物的游客消费。目前,长兴岛郊野公园、廊下郊野公园、韩湘水博园、金山嘴渔村、海湾森林公园等户外A级旅游景区纷纷推出宠物友好服务。2024年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博物馆“奇喵夜”活动吸引了200只精心打扮的宠物猫齐聚“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取得良好反响。
三是加强涉宠资金统筹管理。当前,我市涉宠资金统筹在养犬登记管理和动物疫病防控等资金中,如公安部门养犬电子芯片植入、农业部门犬只免疫资金等。2024年,我委会同市公安局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秋季农村地区犬只强制免疫、登记办证工作的通知》,通过部门协同的方式,按照市物价局狂犬病疫苗价格(进口疫苗不高于60元/只,国产疫苗不高于40元/只)的规定,实现全市犬只免疫数量与养犬管理数据互联互通。我市松江、闵行及嘉定区部分乡镇跨前一步,根据自身财政情况,适当优惠或减免了农村犬狂犬病疫苗的费用,提高农村犬免疫覆盖面。后期,我市将进一步强化涉宠相关部门资金的融合贯通,探索形成宠物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二、相关举措
近年来,宠物经济高速发展,市民对人宠共处空间需求激增,但在城市建设中相关政策制定、规划设计、公共安全等方面仍存滞后性,进一步推动人宠空间建设仍将是一项全新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落实你们的建议:
一是继续推动相关法律法规修订。正如您所分析,目前人宠共处矛盾突出,挑战主要集中在政策实施层面。如《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禁止宠物出入办公楼、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娱乐场所等场所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市公安局正积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聚焦“执法程序复杂”“流浪动物无序投喂”“携犬违规进入公共场所”等养犬焦点问题,研究针对性、实用性解决对策,加快推动立法部门对《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进行修订,补齐宠物空间监管短板。
二是加强推进宠物空间规划建设。落实“上海2035”总规,在社区规划层面不断推动理念和标准升级,鼓励提升各类设施和公共空间的服务便利性,满足包括爱宠人士在内的各类人群活动需求。聚焦“15分钟社区生活圈”和各类专项规划,继续探索做好宠物空间规划发展相关工作,加快推进宠物空间规范化、人性化、精细化、系统化的设计和建设,为人宠和谐共处提供更加便利、和谐和洁净空间条件。
三是广泛开展文明养宠宣传教育。根据《上海市文明养宠三年行动重点工作任务书(2023—2025)》,充分利用报刊杂志、讲座、咨询、专题会议等多种形式,开展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全市学校借助专题教育、日常科普、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宣传“文明养宠,科学养宠”,重视培育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良好品德,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人宠共处空间条件。
最后,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年5月12日
联系人姓名:王晓旭 联系电话:23113075
联系地址:大沽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003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