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013号提案的答复
王雪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农业企业保障机制建设的提案》收悉。经市农业农村委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数据局等相关部门研究,结合本市实际推进情况,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推进现状
(一)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健全
1. 规划引领与政策保障
根据《上海市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及《上海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本市已将三产融合全产业链农业企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总体布局。市农业农村委明确提出,将此类企业统筹纳入“十五五”乡村振兴规划,并与总体发展目标衔接。市财政局近年来持续加大支持力度,通过设立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资金及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链延伸、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及标准化体系建设。
2. 税收优惠政策落实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已出台多项税收优惠政策,涵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财产行为税领域。例如,对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免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并对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实行税收减免。市财政局配合国家政策,优化农业贷款贴息贴费支持范围,设立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资金,专项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融资贷款,2024年涉农政策性担保贷款总额40.64亿元,较上年增长10%。推动“政银保担”四方合作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标准化与数字化建设取得突破
1. 标准体系完善
市市场监管局已发布多项地方标准,如《果品全产业链生产技术规范》,并立项在研多项相关标准,形成覆盖生产、加工、流通的全链条标准框架。同时,推动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如花卉产业集群标准,提升市场适配性。
2.数字化转型加速
市数据局牵头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建设“一图、一库、一网”数字底座,开展数字农业基地试点示范。例如,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农产品溯源,应用人工智能优化种植模型。市商务委则搭建乡村资源数据枢纽中心,整合市民需求与乡村供给,推动“特色产品+电商直播”模式,助力农产品“出圈”。
(三)产业融合与市场流通体系深化
1. 三产融合实践
市经济信息化委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企业创新,如清美集团通过“中央厨房”模式整合产业链,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市农业农村委联合多部门建立产销对接机制,组织地产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推动批发市场改造升级,支持乡镇商贸中心、连锁超市建设。
2.数商兴农与物流优化
市商务委实施“数商兴农”专项行动,支持农业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完善冷链物流网络,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例如,松江区通过直播小镇项目,推动花卉产业与电商融合,年销售额增长显著。
二、存在问题
尽管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三产融合全产业链农业企业发展仍面临以下挑战:
一是政策协同不足。农业企业跨“农、工、商”属性导致部分政策覆盖不全,部门间联动机制需强化。
二是标准化覆盖有限。现有标准集中于果品领域,畜禽、水产等领域标准体系尚待完善。
三是融资渠道有待优化。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门槛较高,政策性担保覆盖面需进一步扩大。
四是人才供给尚存缺口。农业科技、电商运营等复合型人才短缺,乡村人才安居政策吸引力不足。
五是信息平台整合度低。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产销对接精准度和市场响应效率有待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
(一)强化政策协同与规划引领
1. 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
建立由市农业农村委牵头,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数据局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产业链农业企业涉及的政策衔接问题。在《上海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十五五”规划》框架下,细化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的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探索制定跨界企业认定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全产业链企业实施动态管理,优先纳入市级重点扶持项目库。
2.优化财政与金融支持
扩大“政银保担”四方合作机制覆盖面,推动涉农政策性担保贷款规模稳步提升。进一步落实农业贷款贴息贴费政策,重点支持智慧农业、冷链物流等薄弱环节。
(二)完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1. 加快重点领域标准制定
支持行业协会制定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领域的团体标准,推动清美食品等龙头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结合区块链技术,推进农产品溯源标准试点,在光明集团、上实农业等企业开展应用。
2.强化标准实施与推广
开展标准化宣传培训,提高企业对标准的执行力。对标准化示范企业给予政策倾斜,例如优先推荐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项目。
(三)深化金融与税收支持
1.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推动“订单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支持重点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发专项信贷产品。扩大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资金规模,重点支持生猪保供、智慧农业等领域。
2.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全面落实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落实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
(四)加强人才引育与保障
1. 实施人才培育计划
依托“东方英才计划”,加大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的支持力度。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农业经理人、电商运营等专项培训。
2.完善人才安居政策
分层分类为农业人才提供租房补贴,提升乡村人才吸引力。在远郊区域试点“人才共享驿站”,推动跨区人才资源整合。
(五)推进数字平台与产销对接
1. 建设数字化信息平台
完善“上海市乡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农产品产、加、销数据,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推广“申农码”应用,提升农产品溯源能力和消费者信任度。
2.深化电商与产销对接
支持拼多多、崇明“电商示范村”等平台扩大农产品线上销售规模。组织地产农产品与商超、电商平台对接活动,提升市场流通效率。
(六)深化产业融合实践
1. 推广全产业链示范项目
复制清美集团全产业链模式,支持松林集团扩大生态循环农业规模。推进嘉定无人农场、金山楼房养猪等科技示范项目。
2.培育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发展乡村民宿、宠物经济、水上运动等特色项目,打造闵行革新村、青浦岑卜村等农文旅融合示范点。整合农旅资源,推出“乡野骑行”“体验采摘”等特色服务。
3. 强化长三角区域协同
推动上海农产品企业与长三角生产基地对接,建立稳定供应链。参与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共享技术研发成果。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年5月12日
联系人姓名:丁暐 联系电话:23113080
联系地址:大沽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003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