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478号提案的答复

产生日期:2024-06-06 17:01      来源: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蔡友铭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提案”收悉,经会同市财政局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上海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断提升,创新体系逐步健全,创新基础更加稳固。2022年,上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80.13%,居全国领先水平,为上海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存在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农业科技创新的“核爆点”少之又少,围绕产业链组织创新链的能力不强,创新效能不高等问题。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推动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中起到关键作用。如“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荣获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打破了全国农业领域在此奖项上连续九年的沉寂;“香菇种质创新和抗逆优质新品种培育”荣获2018-2019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重要花卉种苗高效绿色工厂化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荣获2019-2021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杂交粳稻申恢26系列新品种选育与应用”获202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市农业农村委和市财政等部门支持市农科院的发展,在市农科院部门预算中,每年安排超6000万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市农科院开展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及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重点支持农科院开展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绿色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等研发,持续保障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资金投入。

  目前,本市正在推进农业科技改革,坚持产业需求导向,立足上海超大城市和都市现代农业特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强化链式布局,部署从源头创新,到技术集成和熟化应用的一体化链式创新;坚持长期持续推动,不断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生态,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培育新赛道和未来产业。一是布局农业科技新赛道,围绕学科前沿和市场需求,聚焦生物育种、生物制造、智慧农业和植物工厂等新赛道,加强原始创新和应用技术创新,打造高水平农业科技研发经济。二是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农业科研机构评价改革。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约束作用,引导农业科研机构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突出市场导向和需求导向,促进科研活动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改革农业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切实发挥科技人才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改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赋权职务成果科研人员创业,开辟科研人员创办企业的合规性通道。三是重构农业科技项目体系。开展前沿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择优委托具有创新优势的单位,给予稳定支持,解决“0-1”的创新问题。围绕本市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需求,推动跨专业、跨行业、跨领域产品、技术和服务在本市农业生产场景开展试验验证与优化;集成应用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解决“1-10-100”的问题。优化项目过程管理和综合绩效评价机制,建立不同项目分类评价方法,推动创新效能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市农科院的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一是支持市农科院开展农业科技改革,包括人才评价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进一步形成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二是通过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聚焦支持优势团队瞄准生物育种、生物制造、温室和植物工厂等农业科技新赛道,培育生物育种、生物制造、智慧农业、食品营养与健康、动植物重大生物灾害防控等对产业转型发展重大创新的学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三是加强对引领性人才团队的支持力度,搭建多层次人才梯度。依托“高峰人才工程”“东方英才计划团队项目”,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引育专项,加强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建设。依托“神农英才”计划、市东方英才计划领军和拔尖项目、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等,加速引育一批跨学科、复合型的中青年科学家、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依托“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农业科技创新春雷项目”等,以“人才+项目”的形式,加快培育一批能引领专业技术发展方向、承担核心创新任务、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5月16日

  联系人姓名: 田吉林                 联系电话:23113012

  联系地址:大沽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003

标签:

分享到:

字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