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878号提案的答复

产生日期:2024-06-05      来源: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陶然、陈新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上海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收到提案后,我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旅游局等部门,围绕提案中提出的上海农业地域面积有限、农业科技化发展不充分、农耕文化的了解知之甚少等三方面的问题,以及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发展体验式农业等建议,梳理当前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下一步工作措施。现对提案答复如下:

  一、当前情况

  近年来,上海农业在全市GDP中占比较小且连年下降,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相比,我市农业在科技支撑、设施装备、绿色低碳、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但是,上海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策源地,上海农业也必须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锚定农业科技创新和生物育种、生物合成、现代设施农业等农业科技新赛道,以及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大胆探索积极作为,为农业强国建设做出应用的贡献。

  (一)强化本市现代农业发展顶层设计

  为全面推进我市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以都市现代绿色农业为代表的乡村产业体系,市政府于2021年6月印发实施了《上海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明确提出:一是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积极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开展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建设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支持种养结合与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二是提升科技装备水平,建设农业智能化生产基地,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配套,积极探索植物工厂生产模式,夯实数字农业发展基础。三是持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平台,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水平。

  (二)推动上海农业高质量发展

  1.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2年,本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80.13%,农业科技创新取得突出成效。“十三五”以来,本市机构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6项,其中“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75项。

  2. 农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聚焦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遥感等信息技术推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建设与发展,智慧农业技术在种养殖领域得到了初步应用。在大田种植领域,农情监测技术与精细化施肥已有一定规模的应用,全市已建成三级自动化田间病虫害监测体系,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四大主栽果树中得到应用;花卉设施栽培智能化生产技术应用呈较快增长趋势,基本配置水肥一体化、卷膜、外遮阳、风机等自动化控制设备和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设施化水产养殖模式发展加速,养殖模式包括流水槽循环水养殖、室内工厂化养殖、鱼菜共生等多种水产养殖模式;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养殖场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和养殖个体体征智能监测系统及机器人等,在规模化畜禽场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3. 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全市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5%,位于全国前列。通过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等方面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应用支持力度。将农业用北斗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植保无人航空器等智能农机纳入补贴范围。积极布局粮食生产无人农场建设。聚焦“菜篮子”保供,着力推进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目前已建成46家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形成了青菜、生菜、菠菜和苗菜类等主要绿叶菜品种机械化生产配套技术规程。

  (三)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总要求,聚焦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扎实推进种植业、养殖业污染防治各项具体工作。继续通过多项技术措施推动化肥农药减施,2023年全市绿肥深耕面积达到113万亩,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30万吨、农作物配方肥211万亩次、缓释肥近68万亩次。加快推进畜牧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量率保持在99%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99.9%。与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进一步优化本市秸秆综合利用政策,2023年秸秆综合利用率预计稳定在98%以上。

  (四)提升休闲农业发展质量

  市相关部门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因地制宜制定实施各项支持政策,加大以休闲农业、特色村镇、乡村民宿等为代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培育了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2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1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了宿於、逅院、也山花园、东篱竹隐、林泉渔家傲等159家市级精品星级乡村民宿,打造了前卫生态村、金山嘴渔村、联怡枇杷乐园、都市菜园等40余个乡村旅游A级旅游景区,有力促进了乡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增收致富。

  弘扬本市农耕文明优秀遗产。积极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积极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2023年我市推荐的上海金山蟠桃栽培系统项目成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稳步推进村史馆建设,指导各涉农区积极发掘和保护乡土文化,打造出一批“记得住乡愁”、“留得下印迹”的村史馆。目前,全市共有已建成村史馆113座。在乡村振兴示范村、现代农业园区等举办农耕特色的体育比赛,比如水稻收割比赛、七彩田园农趣挑战赛等,开展农民体育传统项目舞龙舞狮、滚灯、打莲湘等展示展演活动,传承推广农耕文化,扩大农民体育传统项目影响力。

  二、下一步工作

  1. 继续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我市现代设施农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围绕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目标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强化设施农业的科技支撑,做强都市现代农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结合开展新一轮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前期研究,探索完善设施农用地备案、“点状供地”等政策,进一步加强现代设施农业和乡村产业的空间用地支撑。

  2. 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编制实施本市农业科技创新实施意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立足上海超大城市和都市现代农业特点,布局从源头创新到技术集成和熟化应用的一体化链式创新;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应用,为上海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积极引入国际前沿创新思路和成果,推动原创性农业科研成果在上海孵化。加速突破现代设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融合温室制造、设施装备、控制软件、农艺技术、生产运营等系统技术模式,服务设施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低成本工厂化养殖设备和技术研发。

  3. 持续推动智慧农业建设。强化数字化平台汇集功能,深度挖掘农业数据价值,提升数字化服务效能,重点聚焦高端、精品、品牌地产农产品,打造本市“申农链”溯源平台,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以《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蓝本,探索形成具有上海特色、国内领先的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夯实制度基础,支撑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建设。聚焦绿色生态、节能环保、高端智能农机,积极推动粮食生产无人农场农田改造和智能农机装备配置等建设工作,并加快推进无人农场接入“一网、一图、一库”,力争攻克高密度移栽机械装备技术,巩固和提高全市蔬菜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

  4.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努力在全市构建4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示范引领、13个绿色田园先行片区梯次推进的农业绿色发展格局,继续优化功能布局,强化生态资源养护,推行低碳循环生产方式,持续推动绿色标准和绿色认证体系建设,加强地产农产品及投入品监管,提高绿色产品供给。持续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化肥农药减量,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与侧深施肥等措施,减少化肥农药施用;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和服务,督促养殖场户落实主体责任,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废旧农膜集中回收工作。

  5. 鼓励城城乡资本投入农业。一是围绕发展重点开展专业招商。重点聚焦现代设施农业12个片区,围绕现代设施农业、种源农业、科技农业等重点招大引强,寻找“好项目”,推动好项目实施落地。二是围绕目标客户开展精准招商。以世界先进、国内领先的标准,从全球和全国范围遴选招引项目。重点瞄准行业龙头、独角兽、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等企业主体,锁定一批目标客户,做到点对点地精准招商。三是围绕企业需求匹配定制政策。要针对企业需求“量身定做”支持政策,以完善政策配套和良好营商环境吸引企业投资发展。四是围绕各类平台拓展招商渠道。充分利用各类重大活动和展会平台,积极拓展乡村各类产业的招商渠道。同时鼓励支持各涉农区和涉农市属国企加强与各类招商中介合作,不断拓展“朋友圈”。

  6. 继续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深度挖掘乡村特点和人文特色,精准提炼乡村历史积淀和文化元素,以特色村镇游览、农林风光体验、主题休闲游乐为重点,持续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大力弘扬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打响上海乡村旅游品牌。一是推动旅游景区提质升级。以A级景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做优项目特色、创新产品供给、加强精品打造,全面提高景区经营管理能力、产品供给质量和对外服务水平,促进乡村旅游景区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发展。二是开展乡村旅游村镇创建。在全市遴选一批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产品特色鲜明、旅游市场规范有序、旅游配套服务完善、村容村貌美好宜居、乡风淳朴风俗文明、带动村民致富效果良好、具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村镇,建设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三是打响乡村民宿品牌。深入推进乡村民宿“一业一证”改革、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持续开展星级乡村民宿等级评定,积极培育主题客房、特色餐饮、活力康养等产品业态,全新推出一批示范作用大、市场评价好、带动能力强的精品乡村民宿,引导广大市民到美丽乡村休闲度假。四是开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按照节令特点、乡村特色,围绕“春生夏长 万物并秀”“稻花香里说丰年”“瑞雪寒梅 乡聚过年”等主题,适时分批有序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并在上海发布、乐游上海等官方平台重点宣传推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5月21日

  联系人姓名:曲晨                    联系电话:23116589

  联系地址:大沽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003

标签:

分享到:

字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