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关于2010年度秋播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农委、光明食品(集团)、上实集团:

    现将《关于2010年度秋播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七日

关于2010年度秋播工作的指导意见

    搞好今年的秋播工作,对有效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早安排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就今年的秋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今年秋播农业面临的形势

    (一)惠农政策继续加强。中央连续第七年下发了有关“三农”的一号文件,国家继续提高了主产省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出台一系列扶持秋粮、蔬菜生产的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上海“三农”工作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完善和加强了强农惠农政策;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市政府追加水稻重大病虫防治药剂补贴。同时,加大了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快了资金拨付进度。这为搞好今年秋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为服务世博,禁止秸秆焚烧,实现世博环境友好,从去年秋播起,郊区减少了麦子的种植面积,增加了绿肥种植。上半年,本市农业总产值仍然达到90亿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350元,同比增长9.6%。夏粮生产克服了持续低温、多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二麦单产仍达到260.7公斤,比上年增1.3%,确保了夏粮丰收。目前,163万亩在田水稻长势总体较好,粮食高产创建有序推进,瓜果等主要经济作物产销形势良好。

    (三)支撑体系逐步完善。今年已新建成设施粮田10万亩(主要是综开土地治理项目),并已投入使用;新增120个为农综合服务站正有序推进;水稻、麦子、油菜良种全面实行区级统一供种;农机、病虫防治、农资连锁经营直供体系等专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组织化程度继续提高,上半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350个,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200个;全市30亩以上粮食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23万亩,比上年增1万亩,占全市水稻生产面积75.5%;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以及种养有机结合模式,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这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但是,农业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夏熟茬口布局不尽合理。受粮价上涨带来麦子收益提高等因素影响,晚茬小麦比例将继续扩大,引发收种季节矛盾突出;二是秸秆还田综合技术有待提高。秸秆还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但机械动力、农机具和栽培技术尚未匹配,秸秆还田质量差,对后茬作物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三是自然风险和病虫危害仍然存在。冬季持续低温,夏秋季台风、暴雨、少光照等天气,以及近年来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重,这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四是务农人员老龄化和外来化的情况日趋严重。

    二、今年秋播工作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围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农业组织化建设,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优化布局结构,种植生态绿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经作产业,提高种植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主要目标。一是确保16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完成20亿斤粮食生产总量;二是合理布局晚茬小麦和冬作绿肥种植面积,其中,小麦面积在80万亩,绿肥面积在40万亩左右;三是稳定以绿叶菜为主的地产蔬菜生产面积,确保地产蔬菜的市场供应,并提升园艺作物品质,提高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比重;四是继续推进稻麦油秸秆综合利用,严禁秸秆焚烧;五是种植业亩均效益提高5%以上。

    (三)主要任务

    1、优化茬口布局结构。一是继续实行绿肥种植补贴,鼓励粮食规模大户种植绿肥,改良土壤质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二是注重早晚茬口的合理搭配,适度种植早熟优质水稻品种,因地制宜发展粮经型茬口,提高种粮农民收入;三是合理布局,推行以村为单位,实行同一作物品种集中连片种植模式,切实解决“水包旱、旱包水”现象,实现早茬早耕早栽目标。

    2、继续稳定粮食生产。一是确保水稻稳定在160万亩以上,力争小麦种植面积控制在80万亩左右。二是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全年创建面积50万亩次以上,集成应用增产技术,带动区域均衡增产,着力提升粮食单产水平。三是依托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优质化、品牌化为抓手,加快优质水稻开发,提高水稻的附加价值。四是切实抓好稻麦重大病虫草害防控工作,有效减轻危害损失。

    3、提升发展经作产业。在确保粮食、蔬菜面积落实的基础上,以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为抓手,着力提升发展蔬菜、水果产业;继续推进区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改善园艺作物生产条件,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行品牌化销售,提高产品品质和效益;充分发挥特色农业产业优势,融合江南水乡、风土人情、文化传承、采摘体验、休闲旅游等要素,进一步拓展农业产业功能。

    4、科学搭配种植方式。基本稳定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加快发展机械化条直播,逐步压缩人工散直播;在适宜播栽期范围内,以提高机械利用率、适时早播为目标,做到水稻茬口与种植方式的合理搭配;小麦晚茬尽可能与机插稻搭配,大麦、油菜茬与直播搭配,绿肥茬与杂交稻机插或直播搭配。

    5、积极发展低碳农业。加强农机配套,推广秸秆直接还田,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有机肥、专用配方肥料,引导科学使用肥料,有效减轻面源污染;积极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引导推广畜禽粪便简单无害化处理后直接返田,促进农业内部生态循环;大力推广精量播种、精确施肥、节水灌溉技术,促进农业节能降耗;大力推广防虫网、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技术,加快推进高毒农药替代,确保农产品食用安全和生态安全。

    6、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在做好常规的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基础上,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和优质农产品认证;继续加强农药、肥料、种子等农资市场监管,加大对高毒禁用农药的查处等工作,认真做好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积极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本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7、大力提高组织水平。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合作农场;规范土地流转,适当延长土地流转期限,年限可控制在3-5年;对现有种粮大户生产能力进行评估,防止种粮大户转包土地,以机械能力为基础,核定适宜规模面积,确保按农时节气完成各项农事作业活动,稳步发展规模经营;加强技术培训,强化综合考核,建立淘汰机制,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8、加快推进设施建设。按照完善、提升的要求,继续推进设施粮田、设施菜田项目建设,并在基本农田A类保护区域范围内推进建设高水平设施粮田3万亩以上;根据瓜果等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布局,继续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冷链保鲜、贮运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站建设任务,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三、搞好秋播规划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把今年秋播规划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履行职责,加强宣传,组织调研,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制定本地秋播规划的指导性意见。

    (二)完善各项政策。继续开展惠农政策的后评估工作,完善各项政策,提高政策的有效性;要充分利用补贴资金监管平台,加强资金监管;继续做好政策的宣传,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同时,各区县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相关配套政策。

    (三)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依托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站,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级为农服务组织;继续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先进成熟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着力提高关键技术的到位率;继续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提升农民素质。

    (四)搞好各项服务。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法,深入基层,加强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立足抗灾,搞好组织协调和分类指导;各级农业技术部门要组织科技人员,结合科技入户,深入第一线,掌握实情,做好农技推广服务。

    (五)抓好当前工作。继续抓好当前以穗期病虫防治和水浆管理为重点的水稻生产管理,以及在田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以蔬菜、水果为主的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围绕秋播规划,及早做好秋播麦油、绿肥等种子的余缺调剂,确保秋播种子数量和质量,认真做好“三秋”前的农机保养维修等其他各项准备工作。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