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上海市单季晚稻栽培技术意见

    水稻生产的“6、7、8”工程,今年开始实施。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我市100万亩设施粮田水稻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 1万亩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200亩超高产试验区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为实现我市水稻大面积亩产达到600公斤,产量再上新台阶,针对目前水稻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2005年重点做好以下技术工作。

    一、主推品种

    1、今年亩产达600公斤的实施区域,重点推广嘉花1号、寒优湘晴、申优4号和秀水09。

    常规水稻品种嘉花1号,2003年通过品种审定,2004年成为我市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达到84万亩,预计2005年在100万亩左右。嘉花1号表现高产,产量水平可达600公斤/亩;米质好,检测指标达国标1级米标准;早熟,比秀水110早熟4天,属中熟晚粳偏早类型;穗大、粒多,平均每穗总粒数12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综合抗性好,容易栽培。

    常规水稻品种秀水09,2004年通过品种审定,预计2005年在10万亩左右。产量水平可超过600公斤/亩,米质检测指标达国标2级米标准,属中熟晚粳类型;穗型中等,每穗总粒数105-110粒,结实率高,可达93%,综合抗性较好,容易栽培。栽培上兼顾穗数和穗重,高肥条件下注意防止倒伏。

    杂交水稻寒优湘晴,在市郊作为主要推广组合,持续种植十五年之久。表现优质,米质检测指标达国标1级米标准,食味品质佳;高产,产量水平可超过600公斤/亩。2004年种植面积24万亩,预计2005年在20万亩左右。但寒优湘晴缺点同其优点一样明显,表现灌浆速度慢,生育期长,易感稻曲病等。因此栽培上对技术要求高,农户较难掌握。寒优湘晴在栽培上强调早播、控制后期氮肥用量、防止后期断水早及稻曲病防治等。

    杂交水稻申优4号,表现高产,产量水平可超过600公斤/亩;优质,米质检测指标达国标2级米标准;综合抗性较好。2004年种植面积1万亩,由于繁制种原因,预计2005年面积在4万亩左右。
           2、超高产栽培区域,可选用杂交水稻秀优5号、秋优金丰,常规水稻品种丙03-128等大穗高产品种。

    秀优5号2004年通过品种审定,产量水平可达700公斤/亩以上,米质达国标3级米标准,生育期比寒优湘晴早熟2天;穗大、粒多,一般栽培,平均每穗总粒数17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综合抗性好。栽培上强调主攻大穗,保证生育后期的养分供给。

    秋优金丰是杂交稻新组合,表现产量水平可达700公斤/亩以上,米质达国标1级米标准,生育期比寒优湘晴早熟2天;穗大、粒多,一般栽培,平均每穗总粒数160粒左右,结实率88%左右;综合抗性好。栽培上主攻大穗,保证生育后期的养分供给。

    丙03-128是常规水稻新品系,表现产量水平可接近700公斤/亩,米质达国标2级米标准,生育期比秀水110早熟2天;穗大、粒多,平均每穗总粒数12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综合抗性好,容易栽培。

    二、群体调控技术

    继续坚持小群体、壮个体、主攻穗重的群体调控技术。亩产600公斤的区域,要严格按照前几年总结出的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实施,包括对基本苗、高峰苗、有效穗等群体数量指标的控制(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宁愿少,也不能超过数量指标);而700公斤以上超高产栽培,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要在稀植或超稀植种植的基础上,采取好气性水浆管理措施(包括推广应用旱直播、水稻旱育稀植、湿润管理等技术),促进水稻根系生长,以强大的根系带动地上部分健壮生长,充分利用分蘖优势和大穗优势。

    1、控制基本苗

    基本苗控制是群体调控的第一步,原则宜少不宜多。一般杂交水稻每亩基本苗控制在3—4万,常规水稻每亩基本苗控制在6—8万。通过控制用种量来控制基本苗,杂交水稻每亩用种1—1.2公斤,常规水稻每亩用种2—2.5公斤。

    超高产栽培要做到稀植或超稀植,每亩基本苗控制在1万左右。

    2、限制高峰苗

    在化肥投入量较大的今天,水稻苗数过多,群体过大的矛盾突出。600公斤的实施区域,高峰苗杂交水稻每亩控制在28万以内,常规稻在35万以内,成穗率提高到70%以上。

    措施上注意两方面,一是防止分蘖肥使用时间偏迟。常规品种单株带1—2个分蘖,杂交稻单株带3—4个分蘖就要停止施分蘖肥,单季晚稻分蘖肥一般最迟在6月底前结束;二是早搁田。早发的田块,可在6月底以前开始搁田,一般的在7月5日前后,最迟的也要在7月10日前排水搁田。搁田除了可以控制苗数的增长,也有利于根系生长,促进茎杆粗壮,增强抗倒性。

    超高产栽培高峰苗杂交水稻每亩控制在25万以内,常规稻在30万以内。并要根据苗情长势确定控苗程度,如果是超稀植,一直采取好气性水浆管理,不一定需要有明显的控苗阶段。

    3、主攻穗重

    增加穗重(包括穗型、结实率、粒重三方面)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穗重与前期生长有关,要重视壮苗的培育。在小群体、壮个体的基础上,增施穗肥是增加穗重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市穗肥施用量偏低,一般占总用氮量的15%左右。2005年600公斤的区域,每亩穗肥可施总量的20—30%,约3—4.5公斤纯氮。而超高产栽培示范,穗肥用量可以适当多些。

    抽穗结实阶段的水浆管理对穗重的影响很大。这几年水稻生育后期高温逼熟的情况非常严重,主要原因是市郊许多地方一到10月份田间就不上水。水稻灌浆结实期时间长,要保持根系活力,采取间歇灌溉。成熟期要防止断水过早,一般在收割前七天左右断水。

    三、平衡施肥技术

    1、合理使用氮素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经过几年的努力,氮素化肥用量有所下降,由亩施20公斤纯氮,降至目前的15公斤左右。但要增加水稻产量,维持一定的化肥用量是必需的。2005年每亩纯氮用量保持在15公斤左右水平,根据小群体、壮个体、主攻穗重的栽培技术思路,调整前、中、后期肥料配比:首先要降低基面肥,特别是直播稻栽培,基面肥的利用率最低,可以少施甚至不施;移栽稻基面肥每亩可施总量的20—30%,约3—4.5公斤纯氮。其次是适当减少分蘖肥数量,一般可施总量的40—50%,约6—7.5公斤纯氮。第三、长粗肥过去因水稻群体大,不提倡施。但在前期肥料确实降低,群体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每亩可施总量的10%,约1—2公斤纯氮。第四、穗肥的利用率最高,增产幅度大,每亩可施总量的20—30%,约3—4.5公斤纯氮。寒优湘晴具有生育期长,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生长势旺、后期不早衰等特点,需要控制后期用肥,一般可以少施或不施穗肥。

    2、增加磷、钾用量

    目前生产上,重视氮肥,而磷、钾肥用量偏低,磷、钾与氮的比例低于1:0.2:0.2。农业部制定的无公害行业标准中水稻氮、磷、钾比例要求为1:0.5:0.5。从高产栽培角度需要增加磷、钾肥用量。2005年600公斤区域氮、磷、钾比例调整为1:0.3:0.3。超高产栽培的氮、磷、钾比例调整为1:0.5:0.5。

    2005年主要通过推广应用精制有机肥、复混肥、种植绿肥和秸杆还田等措施来实现。计划推广精制有机肥50万亩,复混肥35万亩(9000吨),秋种绿肥30万亩。

    四、具体栽培技术措施

    1、种子处理

    播种前选晴好天气晒种l-2天,摊薄、勤翻,但要防止破壳;结合浸种进行种子消毒,按稻种5kg,用菌虫清或恶线清3Og,加水8L的药液的比例浸泡48h;催芽掌握35度高温破胸,25度长芽,芽长以露白至半粒谷为宜。

    2、适时播种、抛栽

    上海郊区晚粳的最佳抽穗扬花期在8月底至9月15日,要求晚粳品种的最适播种期在5月中、下旬,在适播期范围内,争取早播。根据不同品种类型,不同栽培方式,播种、抛栽期如下:

    早熟晚粳品种,作直播稻栽培,最迟在6月12日前播种;作小苗或抛秧稻栽培,6月初播种,6月25日前抛栽;作大苗移栽栽培,5月25日左右播种,6月25日前栽插。

    中熟晚粳品种,作直播稻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作小苗或抛秧稻栽培,5月下旬至6月初播种,6月20日前抛栽;作大苗移栽栽培,5月20-25日播种,6月25日前栽插。

    迟熟晚粳品种,生育期长,必须要早播,5月10-25日为播种适期。其中5月中旬早播种的,为避开大田一代三化螟和二化螟产卵高峰期,要采用大苗移栽,在6月10日以后栽插。

    3、前期管理(出苗至有效分蘖期)

    水浆管理: 2叶前尽量排干沟中水,2叶后保持田间湿润,3叶期后,600公斤的实施区域建浅水层,切忌灌深水;超高产栽培区域采取间歇灌溉,不保持水层。

    合理施肥:基面肥直播稻可以少施或不施,移栽稻每亩可施总量的20—30%,约3—4.5公斤纯氮。分蘖肥一般可施总量的40—50%,约6—7.5公斤纯氮。直播稻2叶-3叶施第一次肥,过7-10天施第二次肥。移栽稻栽后7-10天施第一次分蘖肥,过7-10天根据长势可以再补一次。

    病虫草防治:前期的主要虫害是稻象甲,用锐劲特、水胺硫磷、乐斯本等低毒农药进行防治;杂草防除,可在 2叶期用杀草丹乳油和农得时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或制成毒肥均匀撒施,或在3-5叶期,用快杀稗可湿性粉剂加农得时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

    4、中期管理(无效分蘖期至拔节孕穗期)

    水浆管理:当田间总茎蘖数达到穗数苗数的80%时,就开始排水搁田,由轻到重,分次搁成。对于已明显降苗,叶色褪淡,叶片挺直的田块应及时复水,再采用间歇灌溉方法,至剑叶出齐前后(减数分蘖期是水稻一生对水分最敏感时期)建立水层。抽穗前要排水轻搁田一次,增强根系活力。

    合理施肥:对于群体不大,搁田控苗效果好的田块,可在大暑前后施用长粗肥,长粗肥用纯氮 1—2公斤。穗肥一般在8月初-20日期间施。早熟晚粳8月上旬施,中迟熟晚粳8月8-20日期间施。穗肥的用氮一般折纯氮3—4.5公斤。超高产栽培穗肥用量可以增加些。

    病虫防治:水稻破口期是最易受到病虫侵袭的时期,根据植保部门意见,水稻破口期需要进行两次用药防治。一次在破口期前5-7天,第二次在破口期后1-2天。主治螟虫、穗颈瘟、稻曲病(寒优湘晴),兼治飞虱、纹枯病。

    5、后期管理(抽穗期至灌浆结实期)

    水浆管理:抽穗扬花期要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采取间歇灌溉,做到浅水次次清。成熟期要防止断水过早,一般在收割前七天左右断水。

    合理施肥:对部分田块抽穗后叶色褪淡较快,缺肥严重,齐穗后每亩补施2-3kg尿素或根外追肥。

    病虫防治:要注意褐飞虱的查治。

    适时收获:最适收获期为谷粒95%左右呈金黄色。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