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孙雷同志在全市基层农业(林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现将《孙雷同志在全市基层农业(林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工作落实。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2012年10月23日
孙雷同志在全市基层农业(林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基层农业(林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总结交流本市基层农业(林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推动基层农业(林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刚才,6家单位做了典型经验交流,市林业局蔡友铭副局长对下阶段本市基层林业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讲得都很好。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本市基层农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再次明确,“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设立公共服务岗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农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结合上海实际提出了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委会同市林业局、市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要求,不断推动和完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队伍建设逐步加强。2010年我委会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本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2011年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本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设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有效促进了本市基层农业公共服务队伍,特别是“三支队伍”规范化建设。“三支队伍”规模逐步壮大,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在编在岗人员1305人,与2010年的1060人相比,增加23%。
二是管理模式有所创新。浦东新区采取拉条管理的模式,成立区农业服务中心,明确为全额拨款公益类事业单位,直接隶属区农委管理,镇站统一命名为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xx站。崇明县在18个乡镇统一设立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行政关系隶属县农委,日常管理采取县农委和乡镇双重领导、双重考核的模式。奉贤区在成立乡镇农技推广站、动物疫病防控站、农产品质量监管站的基础上,对其他涉农职能进行归口、整合,增加渔政水产站和综合管理站,形成镇级“3+2”(五站)的管理模式。
三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大力推进农业集体规模经营,下派区级农技推广人员直接到乡镇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规模经营单位进行技术服务和指导,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松江区率先在重点农业地区的乡镇试点事企分开,将农技中心和农副业公司分离,根据农技中心的职能和该镇农业面积,确定中心人员编制,由财政保证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确保专技人员集中精力做好农技推广和服务工作。奉贤、闵行等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每个村配备村级综合服务人员,使村级综合服务队能在农产品安全监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业技术推广等相关工作中正常运作、发挥作用。
二、增强搞好基层农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从面上的情况来看,本市基层农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体系基本健全,运行比较正常。但与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与上海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与上海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与周边农业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基层农业“三支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一些地方对农业“三支队伍”的重视还不够。近年来,随着本市农业比重的减少,一些地方对“三农”工作重视还不够,排不上重要议程,“三农”工作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具体到人财物时就“不要”。有的部门、领导对“三农”情况不够熟悉,片面强调市场的作用,要求农技推广部门自收自支,导致基层农业“三支队伍”建设迟缓,成效不大,问题得不到解决。
二是一些乡镇机构设置不够健全。全市“三支队伍”中,在区县级层面机构设置相对比较健全。在乡镇层面,农技推广队伍的设置相对比较健全;而动植物疫病防控队伍由于受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限制,部分畜牧兽医站名不符实,从业人员和服务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大多尚未建立,有的乡镇虽然挂了农产品质量监管的牌子,人员大多还是兼职。截止2011年底,全市9个涉农区县共设有镇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103个,其中,96个保留了畜牧兽医站牌子,尚有 7个没有保留;27个增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尚有76个未增挂。基层村级农技服务网络仍然比较薄弱。
三是人员编制与结构不够合理。由于编制数总量限制等原因,基层农业“三支队伍”中混编混岗现象比较普遍,存在着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等问题。特别是部分农业生产任务较重的乡镇,矛盾尤为突出。全市103个镇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共有核定编制1629个,实际在编在岗1305人,在岗无编1014人,在编不在岗206人。同时,人员年龄老化,在编在岗的1305人中,51-60岁804人,占61.6%;在岗无编的1014人中,51-60岁328人。有的乡镇兽医站20多年未招收安排过一名新人,目前在岗的从业人员大多已接近退休年龄,导致严重的青黄不接,面临后继无人的窘迫。
四是队伍整体业务能力不强。由于基层农业“三支队伍”从业人员长期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从业人员业务能力普遍不强,服务水平不高,部分人员无法胜任日常工作需要。同时,因从业人员福利待遇偏低,工作脏、累、苦,农业相关专业毕业的本市郊区年轻人大多对此不感兴趣,而愿意从事此项工作的,又因招录政策和条件的限制无法如愿。目前,本市基层农业“三支队伍”中学历和职称整体偏低,在编在岗的1305人中,高中及以下751人,初级职称541人;在岗无编的1014人中,高中及以下645人,初级职称271人。
五是财政经费保障力度还不够。以镇政府管理为主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业务经费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全市103个镇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中,80个为财政全额拨款,23个为财政差额拨款,大多办公条件简陋,仪器设备短缺。部分镇级农口经费额度有限,人员收入偏低,在岗无编人员则更低,仅为在编人员的一半左右。由于经费不够,需通过经营性创收来维持,部分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的经营性职能还没有完全分离,影响了作用和功能的发挥,也与公益性服务机构的性质不相符。从明年起,全市应全额确保经费落实到位。
人才是强国的根本。以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为主体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队伍是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有了这支队伍,我们才能将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打通;有了这支队伍,我们才能将动植物疫病防控落到实处;有了这支队伍,我们才能从生产和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十二五”期间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上海基本建成都市现代农业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围绕实现都市现代农业的总目标,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基层农业“三支队伍”。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三支队伍”建设是本市实施人才兴农战略,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进而不断增强使命感与紧迫感,通过改革创新,增强自身实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三、切实加强领导,把强化基层农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的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基层农业“三支队伍”建设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又是当前必须切实加以落实的工作。前阶段,我们针对基层农业“三支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组深入相关区县开展专题调研,并会同市林业局、市编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基层农业(林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的意见》,已作为会议资料下发,刚才杨春花处长又做了详细的解读。这里,我再重点强调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重视,责任落实。上海农业比重虽小,但事关全局。基层农业“三支队伍”建设是一项公益性的基础工作,对于促进本市农业生产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完全有条件,也有能力率先落实好中央关于基层农业“三支队伍”建设的要求,关键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落实责任。我们要切实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把基层农业“三支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积极消除和克服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扎扎实实全力推进,不断提高本市农业公共服务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为本市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是合理规划,形成合力。《意见》共有6个部分内容,下发后要不留形式,抓紧落实,各区县、乡镇的有关部门一定要结合本区域农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规划,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要明确具体目标。会议结束后,各区县、乡镇要把基层农业“三支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本市“十二五”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认真研究,科学谋划。对照《意见》,逐项提出明确的具体目标、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特别是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年内要实现全覆盖。实际上,在“三支队伍”中,全市农业任务较重的103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是健全的,畜牧兽医站只有7个未保留牌子,重点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尚有76个镇未增挂。
要坚持改革创新。基层农业“三支队伍”建设的人员编制和管理等问题,涉及体制和机制方面的调整。各区县、乡镇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加强专题研究,通过改革创新,努力突破体制和机制上的制约,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要建立合力机制。推进基层农业“三支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市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共同推动,更需要区县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的全力推进。既要形成市、区县两级政府各相关部门横向之间的工作合力,还要形成市、区县以及乡镇政府纵向之间的工作合力,建立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今天,各区县农委、编办、财政、人社局以及林业部门的领导参加了会议,在这里拜托各位,把会议精神落实好,请区县农委牵好头,服好务。
三是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当前,本市基层农业“三支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有的已经影响到工作正常运行和队伍稳定。相关部门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统筹兼顾,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切实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着力推动解决。
着力解决机构编制问题。目前市级层面正在研究基层农业“三支队伍”的定编标准,按照区县、乡镇农业生产任务的轻重,科学确定人员编制数。会后,各区县、乡镇也要抓紧梳理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职能,完成统一更名工作,健全管理体制。并通过分步实施的办法,逐步解决混岗混编的问题。通过完善用人机制,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建立人员淘汰和工作流动机制,选拔年轻有为、真才实学的专技人员充实基层队伍。
着力解决经费保障问题。要按照中央文件的精神和要求,不断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力度,结合各区县基层农业“三支队伍”建设实际,明确各级政府经费投入的标准,设立基层农业“三支队伍”建设专项经费。重点要解决从业人员收入待遇偏低、办公用房简陋、仪器设备短缺等问题,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提升为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着力解决培训考核问题。要重视基层农业“三支队伍”的业务能力建设问题,研究建立从业人员学习培训和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制定符合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培训规划,切实解决当前基层农业“三支队伍”从业人员培训不足、业务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
同志们,加强基层农业“三支队伍”建设,事关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大局,必须统筹兼顾,常抓不懈。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不断推动基层农业“三支队伍”建设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为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