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上海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工作总结
2004年对于上海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来说,既是收获的一年,又是播种的一年。在郊区各基层信息服务站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机制。
上海市首批51家市级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是根据农业部部署,于2003年11月挂牌成立的。2004年11月又建立了第二批49家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和乡镇信息员在解决信息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2004年农村基层信息服务工作总结
综合2004年工作,各区(县)农村基层信息服务工作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信息服务工作
1、印发各类信息简报38万份
当今社会,信息是不可缺少的,而广大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贫乏。每月或是每周一次的信息简报成为农民了解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2004年,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共印发简报39万多份,丰富的内容让农民了解了乡镇、区县、市乃至国内外农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依靠传统信息简报,拉近了信息传输的最后“一公里”。
2、开展科技信息下乡活动
粮食要增产,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2004年各区(县)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根据各自农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信息下乡活动,如:松江的有机作物栽培技术、嘉定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金山的奶牛生产技术、南汇的果树管理技术、闵行的食用农产品安全技术、浦东的葡萄标准化管理技术、宝山的化肥农药减量化技术、青浦的青虾养殖技术、奉贤的水稻病虫防治技术、崇明县的花菜种植技术等科技下乡活动。
3、组织各类农民培训
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十分重要。广泛开展农民培训是有效捷径。2004年各区(县)信息部分共组织4600多人次参加各类培训。除了农业技术培训外,还增加了针对各基层信息服务站信息员的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知识、网络知识以及文字采编知识的培训,让信息员能够更好的为农民朋友服务。
4、推进服务档案信息系统应用
为了加强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的交流,市农委信息中心开发了服务档案信息系统。各基层信息服务站将为农服务的内容及时记录在案。全年系统内已记录服务档案信息6289条,其中简报类2593条、科技下乡468条、黑板报94条、上门服务804条、电话咨询249条、培训406条、其它1675条。各基层信息服务站的信息服务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也有长足进步。
5、做好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
目前,各基层信息服务站提供的信息已成为市、区县农业网站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上海农业网的新闻栏目全年共采用基层信息服务站发送的信息85篇。上海农业网专门为基层信息服务站开辟的子栏目——上海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成为上海农村基层信息服务工作精品展示的一个窗口。此外,北蔡、曹案、七宝、罗店、金山卫、仓桥等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上海农副产品价格固定信息采集点,定期发布和更新市场价格。2004年在上海农业网上发布价格信息4.4万条。
(二)开展两次大规模专题调查
在防治禽流感期间,市农委组织开展了全市家禽养殖情况的调查,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及乡镇信息员通过培训做好数据录入工作。全市140名信息员两周内完成了25万条数据的录入。该系统分析汇总了市、区(县)、乡镇、村的家禽养殖具体情况,为市政府掌握全市家禽养殖面上情况提供了依据。
上半年在郊区10个区(县)开展了《农业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网上网下联动问卷调查。问卷共计100题,以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的方式从土地承包签订、土地流转、农业基本制度、农业基本概念等方面进行调查。为此,市农委信息中心专门开发了一套信息输入软件,方便信息员网上填写。本次调查共有1819人参加了调查,其中农户占被调查者总数约65%,乡镇村干部占35%。这次调查不仅了解了广大郊区干部群众对于“两法”的认知情况,对于被调查者本身也是一次普法教育。
(三)开展“郊区农民网上行”普及培训活动
7月6日,上海市农委和郊区10个区(县)农业信息部门联合组织的“郊区农民网上行”普及培训活动,利用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在郊区28个镇、村远程教学点同时开播。授课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演示,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农民享受“数字化生活”。此间,遍布全市10个区(县)的基层信息服务站共组织1356名农民就地收看学习。
(四)推广“村务公开信息系统”
“村务公开信息系统”在2003年试点的基础上,经过一年的努力,现有11个行政村开始应用。各村服务站的信息员通过培训已自行更新维护信息,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截至2004年底,已发布各类信息980多条。该系统开设了财务情况、村务动态、发展规划、村规民约和办事指南等栏目,让村民浏览查询,做明白人,干明白事,有助于村民自治。村务公开信息系统的应用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引向深入。
(五)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
各区(县)的基层信息服务站在信息员队伍建设上,把注意力从单纯的人数增加,逐步转移到提高素质上来。通过各类培训帮助信息员不断增加信息化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通过组织信息员互访,向兄弟区(县)取经,现场学习,面对面的交流,让信息员得到共同提高。目前,郊区已形成以区县信息中心为骨干,基层信息服务站和乡镇信息员为基础的农村信息员队伍1200人。
二、2005年农村基层信息服务工作打算
2005年,上海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已建立的100家基层信息服务站在2004年工作的基础上,吸取经验、改进不足,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进村入户工作
2005年,100家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共同开展信息服务。服务方式要贴近实际,贴近农民,在现有的简报、科技下乡、上门服务、电话咨询、培训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式、新方法。服务档案信息系统将根据需要作相应调整,细化服务类型,增设工作体会、考察调研、IT服务等指标,鼓励更多的信息进村入户。
(二)开展农业信用知识问卷调查
上海食用农产品生产领域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将举行启动仪式。今年的网上网下联动问卷调查将普及农业信用知识,开展“重食品安全,守行业信用”有关内容的调查。
(三)继续组织郊区农民网上行活动
2004年“郊区农民网上行”活动受到欢迎。今年的活动将继续借助郊区农民远程教育网,在吸取去年首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以“数字化生活”为主题开展“郊区农民网上行”活动。
(四)继续扩大村务公开系统应用,逐步推广村务管理系统
上海村务公开信息系统再推广10个行政村,进一步扩大村务公开信息系统在村民中的影响力。村务管理信息系统将在试点村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荣誉属于大家,成就已成历史。上海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的诞生仅有两年的时间,各项工作均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探索。全市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要共同努力,以务实精神做好农村信息服务工作,让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