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动物病原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 取得突破性进展

产生日期:2020-07-28 13:13      来源: 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2019年12月,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基础应用类)《上海地区主要动物病原微生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课题超额完成任务,顺利通过验收。

动物病原微生物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生物资源之一,它不但是动物医学研究与疾病控制领域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支撑动物医学研究与疾病控制进步与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开展动物病原微生物资源收集与保护工作,加强对病原微生物资源的管理与应用,对推动病原微生物的监测、研究、利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和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动物微生物种质资源的数量、信息数据管理等方面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标准化菌毒种的缺乏也致使许多试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制约了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和被国际认可的程度,影响了动物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和资源交流与利用。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课题组通过5年系统、深入的资源调查、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在地方动物病原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一是摸清了上海地区动物病原微生物种质资源家底。通过对上海地区科研、高校、企业等26个兽医实验室的摸底调查,系统性地整理了上海地区主要动物病原微生物种质资源种类、分布、数量和存在的风险,为上海地区种质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础。

二是建立了上海地方动物微生物种质资源库。目前入库的菌株合计1200株,覆盖28个属、100个种(群);毒株1506株,覆盖11个科、17个属、27个亚型;并对1028株菌毒种开展了基因组、蛋白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

三是制定了种质资源收集、保藏和鉴定的技术规范。合计制定了菌(毒)种管理、分离、培养、鉴定、传代、保藏、复苏等8大类24个操作技术规范;起草了《上海地方动物源菌种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规范》[2019-032],并获得2019年农业系统标准预研制项目立项。

四是创建了上海市动物病原微生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对种质保藏编号、原始编号、属名、种名加词、来源历史、收藏时间、原产国、采集地、分离基物、培养温度、培养基、归类编码、主要特征特性、保藏类型、保存方法、生物危害程度、实物状态等进行管理和共享。并利用现代信息平台,逐步实现与MLST、PulseNet、GenBank等国际信息数据的对接开发的“微生物种质资源及兽医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系列软件著作权成果完成转化,受让方为沈阳优易数据有限公司。 

五是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项目实施过程中共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国家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

该项目从主要病毒和细菌性传染病着手,为制苗菌毒株的筛选、疫病的追溯、疫情的研判和趋势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和快速诊断试剂盒以及商品化外部质量评价提供了菌毒种体系。作为国家级保藏中心的重要补充,将为国内动物病原微生物科研和生产提供菌(毒)种资源共享服务,并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