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积极推进蔬菜农膜回收处置工作
产生日期:2020-06-03 16:09 来源: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近年来,农膜的有效施用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丰富市民菜篮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使用后容易破碎、不易回收的问题,特别是残留在田的地膜难降解,长期累积造成土壤、水体污染。2019年以来,崇明区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作为积极践行崇明循环农业绿色发展重要工作,开展废旧农膜回收试点。今年,在试点基础上全面实施废旧农膜回收处置机制,建立定点农膜回收点16个,集中收储点1个。截至4月底,集中收储点已配送标准农膜28.372吨,下半年已配送废旧农膜将全部回收处置。
1.建立回收保障机制,促进废旧农膜回收工作
2019年,崇明区出台了《关于印发崇明区世界级生态岛绿色农业发展负面行为清单(2019版)的通知》(沪崇农发﹝2019〕147号),明确将使用厚度0.015mm以下农用薄膜列入崇明区绿色农业发展负面行为。制定了《关于印发崇明区促进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加快发展政策意见的通知》(沪崇农发〔2020〕2号),将购买大于0.015毫米以上标准地布地膜并按规定回收的,纳入财政补贴范围,补贴标准8元/公斤。
强化废旧农膜责任落实,将把农膜回收处置工作纳入对乡镇的考核,加强监督和考核,定期通报考核结果,建立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蔬菜联动补贴机制,明确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在废旧农膜回收方面的约束性责任,将废弃地膜回收率作为蔬菜规模化基地考核项目之一,引导相关主体开展废旧农膜回收。
2.细化工作实施方案,构建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网络
以“1+16”崇明绿色农资供应网络门店作为地膜销售和回收点,按照“有固定场地、有专业人员、有标识标牌、有完善制度、有运输车辆、有计量设备、有进出台账、有考核制度”的八有标准,进行地膜的销售和回收。同时,构建“谁销售,谁回收”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由地膜经销商作为崇明区地膜的服务单位,除其符合新标准外,同时应具备废弃地膜回收处置能力。
3.强化宣传监督管理,加强废旧农膜回收源头治理
崇明区农业农村委执法大队对辖区内农膜销售经营者进行调查排摸,全面掌握全区农膜销售情况。悬挂严禁销售、使用0.01毫米以下农用地膜的横幅220余条,向农膜销售者和使用者发放崇明区农膜销售告知书和崇明区农膜使用告知书430余份,宣传告知其相关法律法规,引导规范农民使用加厚地膜,积极参与废旧地膜回收。
与崇明区市场局执法大队联合开展5次农膜销售专项检查,采取“抓源头清仓查库,有案情追根溯源”的措施,严格执行厚度标准大于0.01mm的农膜销售制度,协助市场局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严查严办,一经发现立即全力打击,从源头上为农膜回收工作奠定基础。
4.加大科学技术指导,实现农膜覆盖减量目标
区蔬菜技术部门积极引导蔬菜生产基地合理应用地膜,降低地膜覆盖依赖度。加强蔬菜间作技术探索,示范推广一膜多用、行间覆盖等技术,同时,技术部门积极开展新产品、新成果试验、示范和推广,指导蔬菜基地科学使用新标准地膜,降低地膜使用量。加强地膜使用控制指导,因地制宜调减部分蔬菜覆膜面积,促进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