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稻麦优质高产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通过专家验收

产生日期:2016-01-28 06:40      来源: 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近日, 由上海上实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市农科院实施的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稻麦优质高产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超额完成合同计划任务,顺利通过专家验收。项目针对东滩围垦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含盐量高、田间杂草危害等制约粮食生产的关键问题,开展稻麦新品种引选、机械化农机选配、农田地力培育、有害生物防控等多方面的技术创新与集成,东滩上实现代农业园区的稻麦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平均产量较项目实施前提高了31.2%和54.0%,2015年水稻达到590.5公斤/亩、麦子达到461.9公斤/亩。

一是通过建立高产水稻、耐盐碱大小麦筛选技术及快速繁育技术体系,获得“沪软12-12”、“扬麦20”等适宜东滩上实园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稻麦新品种共17个,2015年新品种种植覆盖率和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63.2%和100%,“东滩大米”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并荣获全国“最佳食味大米”一等奖。

二是通过农机选配,形成与稻麦高效生产相配套的农机具系列方案,优化了精量机直播稻作业方式,在全市率先开展杂交粳稻机穴播高产示范区建设,园区稻麦两熟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8.1%,较课题实施前提高了14.1%。二麦和水稻机械化高产示范方分别获得2014年度市二麦高产创建一等奖和水稻高产创建二等奖。

三是建立了适宜东滩地区的稻麦种植土壤质量定向培育技术体系,通过作物高效施肥、土壤盐碱修复和地力提升等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较项目实施前,氮肥利用率提高10.1%,氮肥用量减少5%,土壤有机质相对含量提高16.1%,同时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甲烷排放量降低40-52%。

四是根据不同栽培模式,制定了稻麦机械化生产病虫草害防控技术体系,项目实施区域内稻麦田杂草防除效果达96.4%,在保证稻麦产量、品质的前提下,杀菌剂、杀虫剂有效成分用量分别降低42.8%和24.3%。

下一步,上实农业园区将在优质食味大米新品种培育、稻麦茬口全程机械化技术以及生态种养模式研究等方面继续开展工作,依托科技创新推动园区粮食增产增效。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