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亭镇党委十几年坚持月末走访制度取得实效
产生日期:2010-11-17 03:15 来源: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嘉定区华亭镇党委自1999年在联华村首创月末走访制度以来,十几年不间断,以走进农户、服务村民,凝聚人心、和谐一方为出发点,使该制度成为农村基层干部走进农户、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成为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有力抓手。
一、推行月末走访,随时把握村情民意。1999年,华亭镇联华村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村级经济快速发展。然而,由于村干部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抓经济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干部对群众的意见听不到、困难看不到、问题想不到的状况。为此,村党总支书记周根兴带领村干部推行“月末走访制度”,即每月底的双休日,镇村干部走访村民家庭,记好“民情日记”,把村民最想、最盼、最需要办的事,掌握清楚,现场解决或回去研究落实。走访的主要内容为:一看村容民情,二听村民心声,三送党的温暖,四查违纪违法,五解群众困惑,六记村情民意。变过去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为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探索新路。
华亭镇党委审时度势,于2000年3月在总结联华村“月末走访”经验的基础上,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月末走访”制度,要求全镇村“两委”成员和镇机关科级以上干部共同参与,按照“重点对象重点走访,突发事件及时走访,困难群众经常走访,面上对象定期走访,重点事项突击走访”的原则,做到走前准备充分、走中落实到位、走后思考反馈。自1999年实施“月末走访”制度以来,参加走访活动共计2725人次,撰写民情日记2711篇,走访农户6078家、企业单位615家、12093人次,解决实际问题589件。
二、深化月末走访,注重走访实际效果。一是密切了农村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月末走访”制度实施以后,镇村干部与群众的接触多了,感情增强了,群众感到生产和生活中的难题、矛盾有人关心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有一次干部在走访中听到个别偏远村的村民抱怨平时出行难,经走访干部汇报到镇里后,党委、政府不但下大力气对村庄路桥进行彻底改造,还通过与有关部门协调,于2008年6月开通了公交华亭1路,使村里通上了公交车。二是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走访中,镇村干部听到最多的是涉及村容村貌、村风民风方面的问题,如有的村民乱搭违章建筑等。镇党委顺应群众的呼声,在村民中集中开展整治脏乱环境、做文明村民、创文明新村的活动,在各村实施道路绿化工程,实行垃圾、道路清扫专人管理,乱搭乱建少了,路面白了,河水清了。三是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月末走访制度的实施,使群众及时了解村里的重大事件和工作进展,村民们的主人翁意识比以前更强化。这时,镇党委又引导各村在汇集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支持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进一步激发了村民爱家乡、建家乡的热情,村里的河道、道路保洁和绿化养护村民开始自觉参与,一些村民甚至主动为村里的经济发展牵线搭桥。四是转变了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月末走访”制度使农村干部直接面对群众,要当场答复或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锻炼提高了村干部工作能力,也对村干部的作风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在走访中镇干部听到群众私下议论有些村干部公务饮酒问题,镇党委马上制定了《关于村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关于村干部的饮酒规定》等,并严格执行,使村干部作风建设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