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本市“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
产生日期:2008-08-05 02:10 来源: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郊区干部群众真抓实干,“三农”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8元,增长10.6%。
一是夏粮喜获丰收蔬菜生产稳定。夏粮面积为84.5万亩,单产为271.7公斤,总产为2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4.8%、5.3%和20.9%,夏粮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可喜局面。郊区蔬菜生产供应保持稳定,累计播种98.56万亩次,同比增长12.3%;总上市量172.8万吨,同比减少3.9%;总产值23.97亿元,同比增长4.5%。
二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有新突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意见》,新增市级支农资金1.62亿元;市财政安排5000万元支农贷款担保资金。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新建设施粮田7.2万亩,设施菜田2万亩,已投入使用。60家标准化畜禽养殖场、15家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已通过评审和立项审批。
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切实保障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选定了6家农产品定点生产基地,加强对生产全过程和储运环节监管。加大对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抽检频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科技含量。
五是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村工业结构调整加快,民营企业向实业型方向发展,乡镇工业存量进一步盘活,生产性服务业有新进展。本市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旅游景点50多个,上半年农业旅游共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涉农旅游收入6亿多元,带动农民就业近2万人。
六是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市级财政对集体经济相对困难村公共管理基本支出给予每年1.202亿元的补助,补贴期限三年。市、区县两级建设财力投入13亿元扶持集体经济相对困难村主干道及危桥改造。加快推进农村村庄改造工作,今年改造农户数21396户,市级财政计划安排奖补资金1.9亿元。200个为农综合服务站、300个便民农家店、300个标准卫生室、500个农村社区事务受理室、600个农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已细化落实。上半年新增8.9万农民纳入养老保障体系,“农保”和“镇保”人均月养老金水平分别达到218元和619元,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年2800元提高到3200元。
七是对口支援都江堰农业恢复重建工作首批确定五个项目。援建1个市级为农综合服务中心、8个乡镇为农综合服务站;援建500亩都江堰农业示范园;国庆前夕举办都江堰暨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专场会;培训百名都江堰市农民和有关农业技术人员、乡镇分管领导;一次性赠送灾区急需的一批农机具。
八是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先行试点的南汇、奉贤、金山、崇明的所有乡镇完成了机构改革任务。浦东新区、松江区在局部乡镇开展了试点。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已经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区县统筹。乡镇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基层政府公共管理保障体制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