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先行先试出实效

产生日期:2009-03-13 03:07      来源:

    闵行区委、区政府立足本区实际,积极探索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2008年完成了6大类38项重点工作,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14490元,比上年增长14%,增幅连续5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一体化先行先试成效逐步凸显。

    一、专项资金保障项目落实。为将工业反哺农业方针落到实处,闵行区从2007年起研究并设立“工业反哺农业专项资金”,利用财政的二次分配来解决“三农”资金来源问题。为确保专款专用、合理有效,区里还配套出台《闵行区工业反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资金来源和使用范围,健全了专项资金运作机制。2008年区财政共安排8.4亿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业现代化项目、农村各类社会保障以及农业保险费用。

    二、生态补偿保护基本农田。闵行区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出台《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行分类补贴标准:一是对基本农田和现状农田按照每年300元/亩给予生态补偿补贴;二是对以土地租赁方式建设的涵养林、片林按照每年1000元/亩给予土地流转补贴;三是按照100万元标准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经济薄弱村给予补差扶持。2008年区级财政拨付以上3项补贴资金共计3200万元,有效保证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内农民的利益。

    三、政策体系助推强农惠农。闵行区通过调查研究,形成了一套针对性强、特色明显的强农惠农政策。2008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意见》等8个文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扶持进一步加强。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组建航天育种科研团队,建设高标准种源科技研发基地。区内两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销售收入达3亿多元,全区合作社销售收入1.5亿元,共带动近万家农户增收。积极推进都市观光、休闲农业,开放浦江市民农园(一期)、马桥农耕文化园和万科会员制农庄。

    四、结对帮扶倡导合作共赢。按照政府引导、创新机制、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思路,闵行区积极构建村、镇、大企业、大集团、园区、高校和社会各界与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帮扶机制。2008年有17家单位参与全区的结对帮扶工作,与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21个经济薄弱村结为友好村,签署多个帮扶项目协议,提供的帮扶资金累计2000余万元,初步形成了经济薄弱村的“造血”机制和结对双方的合作共赢机制。去年21个经济薄弱村年可支配收入都达到100万元以上。

    五、村庄改造改善人居环境。为缩小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闵行区整合区内资源、聚焦资金,对本区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村庄进行改造,争取三年内全部完成。2008年列入市级村庄改造试点的有11个行政村,列入区级改造的有14个村。目前列入市试点范围的改造已基本完成,村庄整体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1853户村民受益。其中马桥镇彭渡村还被认定为“国际都市农业基金会中国区域中心——试点示范基地”,并获“中国绿色村庄”称号。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