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新方式多措并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产生日期:2012-12-17 01:35      来源: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也关系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上海市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农业标准化为主线,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三品一标”为突破口,创新方式、多措并举,着力做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有效提升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截至2012年11月底,已有206家单位实现蔬菜田间档案上网可追溯,其中有35家单位实现上市蔬菜质量条形码可追溯。地产农产品的抽检合格率也一直保持在高水平。2009年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为99.2﹪,2010年达到99.4﹪,2011年达到99.9﹪。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等违禁物质检测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9.8﹪,畜产品中“瘦肉精”等违禁物质检测和生鲜乳质量检测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这充分说明,本市地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积极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

为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工作在推动本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的作用,本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的若干意见》、《上海市农业标准化行动计划(2007-2010年)》、《上海市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07-2020年)》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本市农业标准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在推进基地建设的同时,本市加强农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截至2011年底,共制修订各类农业标准119项,其中国家标准25项、行业标准29项、地方标准65项,基本建立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接轨,又具有本市特色的地方农业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有力推动了农业品牌战略的实施,上海的地产农产品已有45个被评为“上海名牌”,40个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名牌农产品企业凭借品牌优势,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不但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也起到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示范作用。

大力推进农产品认证工作

为了促进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产品认证工作,早在2000年,上海市政府就批准成立上海市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这也是全国第一家专门从事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地方机构。十余年来,在国家认监委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本市的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从无到有、逐步规范、不断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产品认证为重点、体系认证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本市2012年共新认证了无公害农产品1430个,绿色食品43个,有机食品1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截至2012年11月底,本市在证书有效期内的认证企业达607家,认证农产品总数达339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81家,产品3201个;绿色食品118家,产品170个;有机食品6家,产品2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此外,本市在全国范围首创无公害农产品蔬菜园艺场整体认证,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效率与监管水平。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强化了农产品安全知识的普及、标准化技术的培训、生产服务的指导,扩大了本市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规模。

率先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上海在不断强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基础上,根据农业部的相关要求,以乡镇为着力点,在全国率先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创建活动。2012年,创建了47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2013年,将在本市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创建活动。

首批选取47个镇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建设,其中浦东新区、金山区、奉贤区均是全区所有的镇被列为示范镇。示范镇的建设内容主要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和检测室,实现“职能、人员、经费、手段、服务”五到位,并按照“一图二书三员四定”的要求,建立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一图”指建立全镇农业生产基地监管区域分布图。“两书”指责任书和承诺书,即镇与监管站、监管站与村层层签订监管工作责任书;监管站与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三员”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镇级监管员、村级协管员和企业信息员队伍体系。“四定”指定区域、定任务、定要求、定考核,明确每个监管人员的监管区域、工作任务、标准要求、考核目标,做到每个基地都要有明确的监管责任人。在完善机构、建章立制的基础上,推行标准化生产,特别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和使用,同时大力推进“三品”认证,分解落实年度目标,强化农产品的生产组织化和销售品牌化建设。

2012年示范镇建设的重点是建立农业档案可追溯体系,即辖区内所有种植、养殖户(重点是散户)建立生产和销售档案,详细记录种植和养殖过程中的每项活动,特别是农药、肥料、兽药、渔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品种、用量、使用时间和安全间隔期等,以及农产品的上市时间、销售品种、销售量和销售对象等,为农产品追溯提供凭证,达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目标。经考核验收,47个示范镇都已建立农业档案可追溯体系,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关口前移。

本市积极推动建立基层三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即镇级监管员、村级协管员、企业信息员,建立花名册,培养一批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生产第一线的监管人员,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心下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监管体系。以此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和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从源头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不断强化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本市通过整合市级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检测力量,成立了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同时,9个涉农区县也建立了农产品质检中心,主要农业乡镇也基本完成了农残速测室的布局,初步形成了生产者自行抽检与政府部门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检测体系,检测项目基本覆盖了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参数,具备进行农兽药残留、重金属、农业投入品、微生物、乳品、转基因产品和农业环境检测的能力,全面承担了农业部、市和区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任务。同时,积极开展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等领域的检测方法研究。

各级检测机构在2012年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11月底,完成蔬菜农药残留定量检测5000份,合格率达99%以上;完成生猪出栏前“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监测52773批次,飞行监测11147批,结果均为阴性;检测生鲜乳6550批次,结果全部合格;完成地产水产品检测638份,只有1份不合格,合格率达99.8%。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