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举办水稻抗旱性田间鉴定技术培训班
产生日期:2013-08-29 09:06 来源: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今年夏秋我国南方大范围高温少雨天气持续了1个多月,造成了贵州、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地农作物严重受旱,其中局部地区出现水稻大面积绝收。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水稻抗旱研究和育种的同行专家、青年骨干和研究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共同促进抗旱鉴定方法的标准化,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上海旱优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8月14--18日在上海举办了《水稻抗旱性田间鉴定技术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12个农业科研单位、高校和种业企业的25名农业科技人员参加培训。
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讨,邀请专家从 “植物节水、抗旱性与节水抗旱稻”、“水稻抗旱遗传与分子基础研究”、“抗旱鉴定设施和试验设计理念”、“水稻基本水分生理指标含义和测定方法”、“水稻滴灌栽培技术及其在抗旱性鉴定上的应用”等方面做了专题报告,让学员们理解水稻抗旱有关的概念和试验原理;第二部分为田间现场考察,学员们先后考察了位于青浦白鹤、奉贤庄行的抗旱鉴定设施,现场了解固定或移动式防雨棚、挖沟和堆土控制地下水位、土壤水分梯度和水旱分田对比等技术措施的实现途径和优缺点,同时还参观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奉浦园区、庄行综合试验站、上海市低碳农业工程技术中心;第三部分为实验仪器操作培训,学员们观看演示后,亲自动手学习土壤水分TDR仪、红外叶温仪、水势仪(压力室)和渗透势仪等仪器设备的操作;学习叶片卷叶和枯死叶级别、根系形态构成、叶片相对含水量等常用指标的观察、测定方法;第四部分为交流讨论,培训班中既有多年从事水稻抗旱基础研究或者育种的科研人员,也有在植物抗旱机制上有深入研究的海归博士,大家就水稻抗旱性研究的技术平台、鉴定技术标准化、种质资源共享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培训期间,主办单位把多年鉴定获得的抗旱性、旱敏感性明显的品种资源分发给各参加单位,用作抗旱性鉴定试验的对照品种,同时建议受训单位之间开展多地联合抗旱性鉴定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