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农项目找到了综合防治利用大米草的措施
产生日期:2010-03-19 01:53 来源: 上海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近日,上海市科技兴农攻关项目《大米草对本市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综合控制技术研究》通过专家验收,通过项目实施弄清了大米草快速扩散的机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找到了综合防治和利用的措施。
大米草泛指大米草属的物种,具有耐盐、耐渍、生长繁殖快、生态幅度宽等特点,在促淤、护堤、保岸等方面有作用,1963年以来我国先后引进了四种大米草属植物,有互花米草、大米草、狐米草和大绳草。但大米草的特点也赋予它具有很强的侵入性,并主要产生四方面的危害: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影响滩涂养殖、堵塞航道、诱发赤潮,大米草和互花米草分别被列入全球100种最有危害外来物种和中国外来入侵种的名单。
上海市境内先后多批次栽植互花米草,加快滩涂的淤涨和稳固。虽然互花米草对上海的生态影响还未直接显现,但是潜在危害引起科研部门的重视,于是市科技兴农项目办公室设立《大米草对本市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综合控制技术研究》课题,由华东师范大学承担。通过课题实施,找到了综合防治利用互花米草的措施。
--通过实地调查和遥感分析,表明上海市互花米草大面积扩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目前分布较广,在岛屿、沙洲、沿江边滩上都有分布,总面积达到2512公顷。
--通过研究在不同环境状态下的生态遗传多样性和扩散机制,表明互花米草扩散能力极强,根系发达、密度很高,造成滩涂底栖动物如螺、蛤等减少,从而影响鸟类饵料,导致适宜的鸟类栖息地大量丧失,互花米草的扩散降低了东滩鸟类种数和个体数量。
--通过互花米草与地方品种芦苇、海三棱藨草的交互移植实验,发现互花米草在海三棱藨草中不受任何影响,而在芦苇群落中的存活率、生长都受到了抑制,芦苇是抑制互花米草扩散的理想材料。
--通过多种农药对照,筛选出15%精稳杀得乳油加好湿助剂可有效控制互花米草生长繁殖,并对底栖动物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可作为综合防治的首选药剂。采用药剂清除互花米草后再种植芦苇,形成茂密的芦苇群落可以有效抑制互花米草的再次侵入。这种方法在崇明东滩外缘进行试验,效果明显。
--与崇明当地造纸企业联合开展互花米草造纸试验,获得了瓦楞纸生产工艺流程和样纸,目前该企业已具备每天消耗30吨鲜草的能力。
专家建议应进一步深入互花米草扩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探索更多的综合防治利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