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尾中华鲟幼鱼现身长江口

产生日期:2015-06-23 06:02      来源: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4月21日,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上海长江大桥以东3公里水域监测到第一尾鲟鱼幼体。经专业机构鉴定,确认为中华鲟。截至6月16日,保护区管理处已在长江口水域监测到野生中华鲟幼鱼545尾。

通过与保护区内常设监测点多年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

一是从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监测数量来看,今年的监测数量相对较高,是2004年以来的第三高,说明去年野生中华鲟产卵群体具有相当规模。表明去年中华鲟确实自然产卵,产卵规模并没有大规模缩减。去年年底葛洲坝产卵场没有发现自然产卵现象,表明中华鲟的自然产卵场发生了转移。

二是尽管4月份监测到的中华鲟和6月中旬监测到的中华鲟的全长、体长、体重等基础生物学差异较大,但是6月中旬监测到的中华鲟的基础生物学特征与往年同期的差异不大,表明中华鲟幼鱼很小就到长江口进行入海前的索饵育肥和生理调节,再一次表明长江口是中华鲟天然的幼儿园,是中华鲟幼鱼入海前唯一的索饵育肥场所。

下一阶段,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将继续完善和优化现有监测网络,加强长江口中华鲟资源监测工作;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从遗传学进一步评估长江口野生中华鲟幼鱼资源量和产卵群体规模,加强长江流域中华鲟保护的联动,共同探寻中华鲟新的产卵场;加强长江口海洋牧场的建设,为长江口中华鲟以及江豚、松江鲈鱼等珍稀濒危物种提供更好的索饵育肥生境;加强保护区的硬件建设,加快中华鲟基地的建设,发挥新建基地的综合功能,争取早日实现长江口中华鲟繁育工作,加快长江口中华鲟抢救监测综合利用船舶的建设。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